最近學術界,環保團體與官方展開了一場大辯論,辯論不是不好的事情喔,因為"真理會越辯越明。
我們試著把這幾篇文章的連結貼上,有興趣參與一辯的朋友,相信可以幫助這個環境資源部與農業部組織改造工程議題"越辯越明",我們看看楊國禎教授,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與官方的林試所黃裕星之間怎麼辯了。
錯誤組改危害國土(楊國禎、李根政)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40113/35575459/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40113/35575459/
錯誤組改危害國土(楊國禎、李根政)
最近,環境保育的課題因《看見台灣》而獲得很大的關注,而攸關環境保育最重要的環境資源部與農業部組織改造工程,正在立法院進行審議,卻鮮少獲得媒體及國人關注。
經營林業時空錯亂
原本因應台灣各種天災地變日益嚴重,歷來的組改都朝向「水、土、林」部門的整合,將原有在農委會的林務局、林試所,以及內政部的國家公園整併到環境資源部。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在部分林業官員的遊說之下,行政院已走回頭路,要在農業部設置「林業司」,林試所也打算續留農業部,目前正進入最後的朝野協商階段。
從日治至國府時代的伐木事業,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是造成今日土石橫流的根本原因,1996年賀伯颱風至今,林業單位推出的造林政策,結果竟演變為全島「砍大樹、種小樹」的可怕後果。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台灣「森林」,不論是國有、公有、私有林,都不應當成一種農作物來經營管理,而應在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前提下,進行經營管理。此時堅持在農業部搞經濟營林,實在是時空錯亂,因而,我們堅決反對林業司的設置。
再者,林試所續留農業部更是不合理。林試所目前轄有標本館與國家植物園、國家林木種源庫,其業務與環境資源、植物學、生態學研究教育關聯性高,與林產相關性不高。而既有6個分所、9000多公頃的試驗林中,福山植物園與福山分所已移撥入環資部,但同樣是做基礎生態學與動態研究的基地,如南投魚池鄉的蓮花池試驗林,其中25公頃森林動態樣區,是與美國史密斯桑尼亞熱帶中心簽約合作的研究場所,嘉義中埔的植物園、雲林四湖鄉的海岸防風林試驗研究基地、高雄六龜的試驗林、墾丁的熱帶植物園、恆春試驗林及太麻里的試驗林等,卻都留在農業部,完全不符合組改目的。同時,以恆春試驗林為例,將來會變成土地所屬歸農業部,管理機關為環資部的亂象。
1989年政府宣布禁伐檜木林,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台灣結束伐木事業已20多年。過去實驗林場以林產研究為主,已逐漸轉為森林生態研究為主,甚至轉型為環境教育場所,不應在此次組改走回頭路,回復成林產開發研究目的的單位。
從日治至國府時代的伐木事業,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是造成今日土石橫流的根本原因,1996年賀伯颱風至今,林業單位推出的造林政策,結果竟演變為全島「砍大樹、種小樹」的可怕後果。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台灣「森林」,不論是國有、公有、私有林,都不應當成一種農作物來經營管理,而應在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前提下,進行經營管理。此時堅持在農業部搞經濟營林,實在是時空錯亂,因而,我們堅決反對林業司的設置。
再者,林試所續留農業部更是不合理。林試所目前轄有標本館與國家植物園、國家林木種源庫,其業務與環境資源、植物學、生態學研究教育關聯性高,與林產相關性不高。而既有6個分所、9000多公頃的試驗林中,福山植物園與福山分所已移撥入環資部,但同樣是做基礎生態學與動態研究的基地,如南投魚池鄉的蓮花池試驗林,其中25公頃森林動態樣區,是與美國史密斯桑尼亞熱帶中心簽約合作的研究場所,嘉義中埔的植物園、雲林四湖鄉的海岸防風林試驗研究基地、高雄六龜的試驗林、墾丁的熱帶植物園、恆春試驗林及太麻里的試驗林等,卻都留在農業部,完全不符合組改目的。同時,以恆春試驗林為例,將來會變成土地所屬歸農業部,管理機關為環資部的亂象。
1989年政府宣布禁伐檜木林,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台灣結束伐木事業已20多年。過去實驗林場以林產研究為主,已逐漸轉為森林生態研究為主,甚至轉型為環境教育場所,不應在此次組改走回頭路,回復成林產開發研究目的的單位。
應要能「改變台灣」
水、土、林併入環資部,代表國家新世紀山林政策與價值,籲請執政黨及在野黨不要只有「看見台灣」,應要能「改變台灣」,不應再為了少數林業人員之私,而毀壞組改的理想。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來函:台灣林業的真相(黃裕星)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forum/20140117/35584903/
來函:台灣林業的真相(黃裕星)
今年1月13日貴報論壇刊登楊國禎、李根政兩位先生投書「錯誤組改危害國土」一文,因為資訊多所謬誤,希望藉著同一平台詳予說明,避免誤導視聽。
崩塌7成在天然林
該文認為歷年來伐木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造成今日土石橫流,事實不然。根據航空測量調查,台灣森林210公頃中,經過百年來伐木後重新造林者,約42萬公頃,佔全森林20%,另有7%之竹林;至於仍維持天然林之面積則為全森林的73%。另外,根據科學調查,台灣森林近年來崩塌狀況,7成以上發生在天然林。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八八水災,經林務局統計森林新增崩塌25,909公頃,其中71%發生在天然林,當年清理漂流木達140萬噸。如果崩塌地發生在高山農業地區,試問何來如此大量漂流木?因此在台灣,「封閉天然林就是確保森林健康」的迷思,應該及時省悟了。
在野黨一再引用部分環保團體說法,致使協商破局,但卻無視於科學證據顯示的森林劣化危機。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統獨特,無法以西方國家的經驗看待。頻仍的地震,造成淺根樹林脆弱化;陡峭的山地,承載力不能負荷過度繁茂且倒木橫陳的老熟林,遇豪雨即亦崩塌,這些都是必須正視且急需治理的潛在威脅。
當前環保人士訴求的環境生態保護,筆者極表贊同,但要提醒不要愛之適足以害之。為使農業部成立後仍能確保平地造林及淺山地區林業生產力,以提高林農之收入,照護弱勢山村居民生活,台灣仍須發展科學的林業經營。
在野黨一再引用部分環保團體說法,致使協商破局,但卻無視於科學證據顯示的森林劣化危機。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統獨特,無法以西方國家的經驗看待。頻仍的地震,造成淺根樹林脆弱化;陡峭的山地,承載力不能負荷過度繁茂且倒木橫陳的老熟林,遇豪雨即亦崩塌,這些都是必須正視且急需治理的潛在威脅。
當前環保人士訴求的環境生態保護,筆者極表贊同,但要提醒不要愛之適足以害之。為使農業部成立後仍能確保平地造林及淺山地區林業生產力,以提高林農之收入,照護弱勢山村居民生活,台灣仍須發展科學的林業經營。
林業試驗所所長、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