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新聞台--都市森呼吸系列報導
文字撰寫 萬真彣
攝影剪輯 林家慧
深入瞭解--搶救華光社區老樹群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搶救華光社區老樹群/544118382299546?ref=ts&fref=ts
一棵老樹,承載了幾個家庭、幾代家人的生活和記憶,在樹下乘涼、說笑、散步、遊戲等,但住在都市的我們,忘記了那最天然、堅固的大傘與建築。尤其遇到都市開發的時候,我們往往犧牲樹木,來滿足用地需求;台北有100多年發展歷史的華光社區,就是一個例子。為了都更,和居民共生的樹木,面臨了生存危機, 他們痛心的是,即將失去維繫他們情感重心的綠色朋友。
華光社區居民 陳基財:「這一棵梅子(樹)真的是 很好,開花開起來 你看 那麼漂亮,太漂亮,台北市只有我這一棵最漂亮」
在台北華光社區,人稱梅樹爺爺的陳基財,提到自己種的梅子樹,總是這麼驕傲。
華光社區居民 陳基財:「好像照顧小孩子一樣去,關心它 去照顧它」
住在這裡超過半甲子,老屋和梅樹對現在獨居的爺爺來說,幾乎是他的所有了;
陳基財:「(拿出梅子罐) ,這十年以上了 這個 這個很久了,自己醃的 沒有防腐劑也沒有什麼」
連用梅樹的果實,醃漬成的脆梅,都是他的寶貝。
華光社區居民 陳基財:「很多回憶啦,好像在這邊有一個希望一個寄託,都在這邊嘛」
華光社區在日本殖民時期開始形成聚落,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在,為了都更計畫,690戶的居民被迫遷移,只剩20幾戶還撐著;而區內140株50幾種的老樹群,更難逃被移走甚至砍掉的命運,在居民的爭取下,目前只留住了22顆的受保老樹。
拆建、砍樹,再過一個月,曾經街頭巷尾都熱絡的華光社區,就要消失。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梅樹爺爺只好掛上照片,和過路人分享梅樹的最後風華。
華光社區居民 陳基財:「我想沒有辦法去保護(梅樹),現在這個地一坪這麼多錢,他會留住這個嗎,這樣離開它(梅樹),我心理上也是好像,捨不得啦 很痛苦」
承載著人們的情感和記憶,華光社區的老樹群,和居民共生百餘年,
張小姐:「我很喜歡這邊是,我們這邊的牆啊,都會有那個 這種,這個是鐵線蕨」
在附近上班的張小姐,每天都特地來享受片刻的清涼
華光護樹志工 張小姐:「這很舒壓耶,低密度的空間還有各式各樣的,多樣性的樹」
知道這裡將被剷平,她也帶著不捨,一起來護樹。
華光護樹志工 張小姐:「它是我們都市的人,就是 一個可以不用,就是舟車勞頓,然後去到一個好遠的地方,就可以親近的環境,很好的一個寶物啦」
台灣發展為了求快,以破壞土地的開發方式,來擴充經濟效益;於是,像這樣犧牲掉綠色資產的例子,不斷發生在全台許多角落。
行道樹作者 陳俊雄:「樹跟文化跟我們的歷史,它是共生的,所以樹其實有非常多的功能,只是我們平常人只想到說,它為什麼會存在這裡,然後 它很多時候阻礙了經濟發展,這麼多的樹你不好好保護,你又把樹砍光,然後創造一個更不自然的環境,那其實是很矛盾的」
李志均:「(講故事),我的屋頂很多那個斑鳩,在那邊翻那個蟲」
從小就住這裡的李志均,跟我們說關於他們家的樹的兩三事,像在話別即將煙滅的家園。
華光社區居民 李志均:「就等於是你的朋友走掉了,就變成永別了,那時候你才會感受到,當初這些東西,帶給我這麼多印象,帶給我這麼多歡樂,人跟人會群聚,也都是靠這種文化,慢慢慢慢的衍生下去的」
樹木,是前輩們留下來的智慧和感情,但幾代以後的都市人,是不是遺忘了這樣的一段連結?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topic.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