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看不見的台灣系列(三) 榕樹下

看不見的台灣系列(三)

路邊一棵榕樹下,是我懷念的地方,晴朗的天空,涼爽的風,還有醉人的綠草香.....

你會唱這首老牌歌星余天的成名曲“榕樹下”嗎?

從前每個“庄頭”都會有一棵大樹,樹種大概都是榕樹,茄苳,樟樹,這些在政府看起來很不“值錢”的樹木,是台灣文化裡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什麼榕樹下要有小廟呢?榕樹身上會被綁上紅布條呢?從前的人不是更需要木材嗎?怎麼不是種植“值錢”的樹種而是種榕樹呢?

由於台灣的櫻花苗木廠商實力堅強,在行銷上面做得極好,各縣市政府都大種特種櫻花,所以台南有巴克禮公園花了6000萬種了死,死了種,還是堅持要在懊熱的南部種上櫻花。

去年台北的中山北路撫順公園內一整排的榕樹政府要迫遷榕樹給櫻花,只因為政府覺得櫻花開花很美,而江翠國中的老榕樹也被迫遷給了停車場。

在一連串的迫遷過程以及都市化把可以耕種的農地重劃過後,像畫面中這樣的大榕樹已經越來越難以看見了。

想像當年農夫剛忙玩插秧,除草,施肥,收割....之後,在榕樹下喝上一杯茶,仰望白雲藍天,晴耕雨讀,帝力何有於我哉的自得。

那樣的時光已然遠去....土地徵收條例的惡法,迫遷的是人與土地的連結,是回憶的抹殺,是地球的災難,也是人類毀滅的共命的惡法!

此圖拍攝於台中市南屯區,希望這棵90歲的老樹不要被“重劃”了!
 — 與江慶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