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關心,從了解開始...(四) 苦楝

關心,從了解開始...(四)

苦楝

楝科(Meliaceae)楝屬(Melia)

苦楝分布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和台灣本島。在台灣除了低海拔的開闊地、林緣、石礫地、荒廢地與貧瘠的環境常見之外,由於其生存能力強、抗旱、耐鹽、耐污染,而又生長迅速、根深而利於水土保持,再加上春天有如薄霧般美麗的紫花、夏天有寬闊的樹蔭、秋天有金黃色的串串果實,冬天落葉前還有變黃的葉色,種種美好的特徵,極適合作為造林樹、行道樹、公園樹。

苦楝在臺灣的原住民傳統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台東的卑南族人稱之為gamut,意指具有香氣。祭師們為喪家除穢時,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好運。阿美族人和排灣族人都稱之為vangas,阿美族人以苦楝花開為春天到來的指標,如同西方的報春花;而當其結果的秋季,則可以開始用魚藤毒魚。

「苦」楝之名的由來,原是因其樹皮、木材與果實味苦;然而,名中帶苦,配上過年時節凋零枯萎的景象,便成了不祥的象徵,再加上中國人豐富的聯想力與創造力,讓原本遭受詛咒的苦楝更是苦上加苦:苦楝的台語諧音,成了「苦苓」,聽起來也像「可憐」。因此漢人的庭院,是不種植苦楝的,就如同桑樹與喪的同音,結果也落得惹人厭的下場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