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其情,哀矜勿喜!
我們的都市計劃始終沒有把我們所需要的生活空間計算在內,一切求取最大的「利益」、「坪效」,而用各種水泥化的公共設施偷走公園內的綠地才是遠因。
今天百年公園老樹逐漸凋零,豈可只怪那些踩踏土壤的市民?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82740/…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82740/…
大樹下運動很健康?心痛的是他
隸屬於林業試驗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嘉義樹木園內,肯氏南洋杉蓊鬱參天,是植物研究重要據點,卻被民眾當作自家空地隨意使用,上下游記者實地觀察,有拿著收音機大放廣播的歐吉桑,樹下擊掌舞動;樹下經常有太極拳和瑜珈的愛好者,踩踏舞動,但每多踩一下土壤,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主任傅昭憲就心痛一下,因為土壤被踩到光禿夯實,已經嚴重影響植物生存。
傅昭憲表示,這些民眾經常分群出現,早上6點是一批,7點又換一批,直到下午巡邏仍可見人在其中踩踏,幾乎風雨無阻,樹木園雖有意管理,民眾卻向市議員投訴關說,園方在無法可罰,也缺乏執法人員的情形下,只能眼睜睜看著樹木園被糟蹋。
百年嘉義樹木園 見證熱帶經濟林種試驗史
被市民當作運動空地的嘉義樹木園,其實有著輝煌身世,為研究熱帶林和經濟林木的發展性,日本人於1908年設立「嘉義埤仔頭護謨苗園」(護謨樹即為橡膠樹),並在短短2、3年內增設嘉義山仔頂、中埔庄澐水溪兩處試驗據點,總面積高達3000甲。
這些據點總歸由中央林業部或總督府直轄,不僅設立時間和台北苗圃(今台北植物園)、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今恆春熱帶植物園)同期,目標也相當一致,足見日本人對南洋經略的野心。
其中在大正年間較活躍的學者為小野三郎,不只完成許多野外調查,還進行可可椰子、巴西護謨樹、可卡(古柯)的試驗研究,由於台灣冬季寒冷,因此他曾建議殖民政府在每年4月中旬到12月中,是最適合採摘巴拉護謨樹液的時間。其後亦有針對柚木、鐵刀木等熱帶經濟林種育苗,及台灣扁柏、紅檜演替的試驗研究。
可惜這些成果隨著日本戰敗、國民政府遷台接收而中斷,包括嘉義樹木園、埤子頭植物園、澐水試驗站3處,加上原要裁撤的北港防風林工作站整併為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迄今仍維繫環境綠化、防風林樹種研究,及樹木園管理的工作。
(上)工作站前斜橫的肯氏南洋杉,據工作人員考究應有百年歷史。(下)民眾經常在南洋杉區打拳運動,土壤被踩踏夯實,地上清理光禿都不適合植物生長。(圖/潘子祁攝)
市議員關說 公權力不彰 樹木園環境劣化
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主任傅昭憲解釋,民眾為了躲避豔陽及使用樹下空間,會將落葉、落枝打掃乾淨後於上方活動、踩踏,一方面直接夯實土壤、減少土壤間的縫隙,不利樹木根系生長;其次則是由於土壤硬化,加上移除落葉、表土,下雨時的水流無法下滲,全都向低處流走,再一次帶走表土,劣化生長環境。
傅昭憲苦笑說,「上次蘇迪勒颱風來後,閉園整修,我們也接到很多投訴說我們隨意關門。」如此分分秒秒都遭踩踏,又要其中樹木如何安生?
其實樹木園也曾試著重植草皮,讓民眾踩在上方感覺不適從而知難而退,未料民眾卻直接向市議員投訴,基於服務選民立場,市議員往往對林木專業不聞不問。傅昭憲說,「他們必須體認到樹木園和一般公園的目的、使用方式應該不一樣。」並針對樹木園、植物園訂有明確的管理法令和罰則,並增編經費雇用人力維持秩序,雙管齊下才能改善不當使用的情形。
但無論法令、經費都是目前樹木園無法解決的問題,目前僅能先針對園中遭踩踏的土壤、植根進行系統研究,期盼提出科學數據和民意代表、民眾溝通,並派遣保全在園中巡邏,讓得來不易的百年樹木園能永續使用。
即便熱帶橡膠樹區已懸掛告示,呼籲民眾不要踏入,卻仍有民眾視若無睹。園中隨處可見吊牌,呼籲民眾不要踩踏,但斑斑黃硬表土可知道德呼籲的效果。(圖/潘子祁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