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前言
日前『排雲山莊擴大供電評估』在登山界引起廣大的重視與討論,截至目前也已完成兩場座談會。小弟參加2015年9月2日於北部辦理的座談會,結束後將錄音檔整理成文字資料放到網路上公開,希望在新聞熱度降低前,讓山友可以獲得更多資訊,以針對此案作出更客觀之判斷。
內容非逐字繕打,但力求完整陳述,如對紀錄內容有疑問,歡迎點擊錄音檔聽取錄音內容。
相關資料
座談會紀錄
壹、吳夏雄建築師報告排雲山莊供電可行性評估
一、排雲山莊供電之需求:
1. 排雲山莊水源從楠梓仙溪抽取水源,須用電,如果沒電山莊將無水可用。
2. 玉管處副處長表示,是為了解決醫療、通訊即供餐等問題。
3. 目前至評估階段,並未進入到規劃設計,也沒有編列預算。
4. 玉管處為供電服務,多次與台電接洽市電方案,因技術不可行,才採用太陽能發電,惟空間問題,可架設太陽能板有限。
5. 目前也有使用柴油發電機作為備援電力。
6. 國外案例
日本橫尾山屋,設有洗衣機設施。穗高岳山屋,有手機充電設施。
馬來西亞神山,沿步道兩旁欄杆牽纜線上山。
二、排雲山莊牽用台電市電方案
若將責任分界點設在塔塔加登山口,塔塔加以外台電負責建置,塔塔加至排雲由玉管處建設維護,倘若塔塔加至排雲可不依照台電市電建置規格,或可降低成本。目前塔塔加供應11.4kV高壓電,8.5km電纜線很長,會有壓降效應。目前規劃方案:
1. 沿前鋒西峰稜線以高塔牽電纜,費用約6000萬元,年維護費300萬元,缺點破壞天際線景觀。
2. 沿前鋒西峰稜線以厚金屬管沿地面牽電纜,費用約9000萬元,年維護費430萬元。
3. 沿登山步道以欄杆、埋設混用牽電纜,費用約1億1000萬元,年維護費500萬元。
三、其他替代能源方案
1. 生質能源不太適合本區域使用。
2. 小水力發電,是排碳量較低的新興發電方式,可以遠端監控發電量,目前排雲最高需50kW用電,需兩部30kW發電機輪替,費用約1450萬,每年維護費用73萬元。
3. 太陽能發電,更換發電板功率,發電效率接近20%。
4. 燃料電池,需進一步作出評估報告向各位說明。
5. 用電管制是十分重要的機制,山友應有珍惜資源的共識。訂定山莊用電管制辦法,明定用電時間,夜間僅提供通道及廁所照明,炊煮用電僅提供管理員供餐使用,還有提供醫療及通訊需求,並非提供給每個人都可使用。
貳、與會專家學者發言
黃楩楠先生(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一個大有為的政府,全島普遍供電是必然的。北峰氣象站無電力,召員困難,設備也受到影響。排雲無穩定能源對於登山安全、食物供應、資訊供應及安全教育都會有影響。一個山莊要有穩定能源供應才叫山莊。民間團體一直多年來希望玉山能夠供電對於救難安全,以及環保,因為供電可以統一供餐,避免過度煮食。供電方式非常之多,除前開方式外,風力發電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式。同時也呼籲登山人自律,國家公園若維護經費不足,以使用者付費方式,提高床位費用,撥做施配電費用,我們願意這樣與公部門配合。
郭育任教授(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1. 國人關切供電之必要性是什麼,應提供公布供電與否的利弊得失比較,給國人清楚了解。
2. 目前提出市電及綠能兩面向,市電對景觀及環境影響甚鉅。
3. 小水力發電看來是比較可考慮方式,一來最符合生態環保,二來國家公園應為永續環保之表率,但應留意暴雨來臨溪水暴漲是否會有影響,應更縝密評估。
李嘉智先生(千里步道協會)
以使用者角度來說,對山屋供電抱持正面態度,但並不必然贊成排雲供電。住過幾個山屋,以舒適度排序為黑部立山-九九山莊-天池山莊-嘉明湖山屋,也期待排雲供電。但應加強為何要供電的論述,雖然有很多國外山屋供電的案例,但是也有很多國外山屋不供電的案例,各有各的緣由。供電方式,應交由專業評估。供電對於環境影響也應該講清楚,玉山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是維護動植物生態多樣性,但並不是說國家公園所有區域就禁止活動,應用更科學調查方式告訴我們對環境的影響。也應說明清楚供電後的配套措施,譬如收費的制度,相對應的生態監測計畫,
葉金川先生(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常務理事):
1. 玉山現列為第一級登山路線,應該讓普羅大眾可以接近,如果第一集都不能設,那就請把合歡山莊及松雪樓關掉。
2. 玉山是國家門面,應該讓外國人及一般民眾容易進入,可以背很重的山友就讓他們去爬難度更高的路線。
3. 生態與供電應可並存,現用柴油發電的污染就比評估方案還要高。其實最大的污染就是排遺問題,化糞池並無法100%處理排遺,對於景觀會有影響。
4. 應發展多元觀光,高山是台灣資源。
5. 尼泊爾ABC是用水力發電,日本橫尾山裝供電充足,但對環保要求甚高,可見供電是可與生態平衡的。
6. 建議使用者付費
7. 排遺可以處理,就沒有環境負載的問題。一年只能三萬個人太可惜了,應增加容量。
藍明鑑先生(福華飯店資深經理):
高山旅遊與登山活動已是世界不可免的風氣,個人參加過阿里山飯店的開發,也住過合歡山莊,發現在開發上確實與國外條件有所不同,要擴大規模是不太可能。個人也爬山,去過三六九、七卡、翠峰湖等沒有供電的地方,我不覺得有什麼差異,在那種環境就是要享受那個氛圍。
但我也認同葉先生所講的,玉山是國家門面,我認為與會人士應該都正面認同玉山供電之必要,但我們面對的不是目前的需求,而是未來的發展,因而供電是必要的,重點是如何減少衝擊。在多項方案中我偏向綠能,過去也曾使用過小水力發電。
另外,過去開發飯店經驗中,污染問題會甚過供電問題。若排雲每日容量92人上限都會全滿的話,代表我的服務設施是稀有的。應該可以計算一個更合理的費用,將未來開發的環境成本納入。對於用電之需求,山友主要就是需要照明及熱水,應該可以計算出總體用電需求,以及太陽能、小水力等的供電能量,如果可以符合需求就可以解決了。
肯定玉管處此時拋出議題,未來一定會出現需求,滿足越高需求會越高,一直去追需求是追不到的。重點應該著重如何應用多元綠能來滿足山友需求,並合理轉嫁成本給使用者。
陳隆陞先生(玉管處前處長):
本案不應叫做供電可行性評估,因為排雲本來就已在供電,早期使用柴油發電,整建後加入太陽能,玉管處對於綠能是十分重視的,也持續研究各種可能方案。目前因遠距醫療,所以用電會增加。還有山難防救的通訊會用電,這些都是排雲山莊必要之用電。非必要的部份有環境教育,還有登山品質的提高,以及是否有其他用電需求。目前是要評估是否有更適合的供電方式。
至於如何用電,此次方案在市電供應方案外,加入綠能的應用,以及整體不動的方案提出一起評估,各界比較能夠遵從,並應擬定水電管制措施。
做個結尾,文與與生態是要平衡的,相關意見應廣納,各項方案提出後,由管理處做出高瞻的決策。基本上大家要相信管理處對生態保育及安全一定會多方兼顧。
林祖蔭先生(星崴公司副總經理):
前幾天在玉管處已做過第一次座談會,大家都贊同能源是很好用的,有需要的話可以用節能來做。第二個討論到生態與供電的平衡,目前的共識是50kW,約當一個小型夜市用量,若要接引台電11000kW電纜,怎麼樣都說不過去。國外很多市電不方便的地方,都以區域電力,就地取材來解決。目前排雲已有太陽能及柴油機,未來是否淘汰也未必,柴油機可作為緊急備案。當地位處台灣最高點,水力所需要的落差很容易取得。太陽能需建置大面積及日照,但可以配合儲能解決。排雲位於山谷,不適合風力,但附近一公里範圍內一定有適合的地方。以上方案綜合後,相信要供應50kW不是問題,但須進一步現地評估。
羅尤娟小姐(林務局育樂組遊樂科):
之前已就本議題開過好幾次會,本局也表達過立場。最近極端氣候常常形成暴雨,在氣候變遷下,排雲做大量供電,大規模開發對環境是否會有影響。
在台灣地質脆弱的環境下,應針對山友及管理單位的最基本需求,來作為設計基礎。若屆時排雲山莊無法提供如神山一般的服務,相信山友也能夠體諒,考量到台灣特殊的環境狀況。建議先釐清需求再來思考用何種模式供電。
另建議評估電纜設置成本時,應考量將環境成本一併納入成本。希望做各種設施時,希望對環境影響最少。
就法規面而言,還是需要依實際規劃內容,才能來做評估是否適合。
參、其他參加者發言
林先生(個人)
本人專長為微水力發電,也有美國專利。以建造成本來說比日本低很多,相關影片可以請建築師參考。目前在新竹尖石有1kW的施作,在台東池上的設施可以發電到5kW。
潘正正小姐(地球公民基金會):
1. 玉管處應提供排雲山莊用電現況,以及未來供電計畫的數據來源,數據未提供,不知數據缺口,就要我們討論供電是否可行,有如空中樓閣。
2. 研擬供電方案時,要考慮沿線地質條件。步道沿線皆處於中央地調所公告地質潛勢敏感區,沒有納入考量的供電計畫是不可行的。
3. 第三未考慮到玉山的環境乘載量,並不是有需求就能夠讓更多的人上山。玉山是我們的最高峰,但地質敏感,我希望玉管處能夠謹守國家公園的職業道德與倫理,做好把關的動作。
蔡及文先生(登山補給站)
1. 對於上週報載『絕大多數山友贊成』之報導抱持懷疑,本日在網路上做簡易投票調查,命題『排雲山莊要供電,請問你贊成或反對?』,宣傳對象針對登山社群,自中午12時統計至晚間19時,共1750人投票,其中8%贊成,92%反對。建議調查登山者之需求時,應以“登山者個人“為主體,不要以“民間團體“為主體,民間單位的說法很籠統,代表在對外發言前是否已對內充分溝通而具有代表性,是可以質疑的。
2. 針對供電之必要原因,醫療及通訊都是假議題,原因如下:
醫療方面,目前山屋主要使用之急救器材為AED,氧氣瓶及PAC。AED需搭配電池使用並須定期更換。氧氣瓶也是開關打開就有氣。PAC若使用電動充氣固然會提高效率,但人力亦可驅動。上述急救器材相信並不是每天經常會使用到的,玉管處應提供使用頻率等資料來評估需求。
通訊方面,利用facebook打卡功能搜尋,發現玉山主峰有28849次打卡,排雲山莊4912次,圓峰339次,事實上本段路徑沿途手機訊號極佳,根本不需要再增強通訊基地台設施。官方以增進醫療及通訊作為理由,讓反對者陷於道德困難。
張俊卿先生(博崴爸爸)
延續蔡及文先生的發言,用電提供供氧機是錯誤的,高山症最好用的還是PAC(攜帶式加壓艙)不需用電,可用人力充氣。個人經驗,曾到瑞典參觀小型水力發電,都是設在的是空曠處,但(楠梓仙溪)好像是在深溝內,因為小型水力發電最怕水量不穩定,溪水暴漲是否會影響設備,以及是否有空間做淨水池都是問題。風力發電,因發電量不大,噪音問題應不大,另外也可以變成特殊地標。
最終個人認為供電應以安全為第一考量,其次才是景觀,若是國家門面,那應該是不計成本。
陳文輝先生(個人):
本人希望能向各位報告及推薦新的能源。
目前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水的燃料電池,可以24小時365天不間斷發電。連續、穩定、安全、環保。只須加少量的水就可發電,設置及保養成本也相當低廉,以排雲山莊50kW的需求來說,只需大約12-15坪的空間大小即可設置。我們也願意提供官方及民間公開檢測,未來若有需求,本團隊也願意捐贈相關發電設備給排雲山莊使用。
杜麗芳小姐(博崴媽媽):
台灣有三百萬登山人口,排雲需要電力非常少,又是國家國門,當然需要這個電力,今日有提出許多方案,為什麼不做?全台有75%亞健康族群需要進山,學生也需要原野的薰陶,如果沒有這麼微量的電去幫忙,我們的山要怎麼往前進?
希望玉管處這麼前瞻性的做法,我們要多支持。更多學生入山,有更多發展空間,有山有海不是很好嗎?
梁明本先生(資深山友,那米哥旅行社顧問):
1. 以觀光來看,富士山沿線十幾個山屋,全夜供電,甚至提供探照燈增加安全。每年約30萬人登頂。玉山除代表台灣,有國際人士透過旅行社或登山團體想要攀登,限於管制人數,名額很少,對於發展國際觀光不利。服務上也比不上國際水準。
2. 在山莊經營上,除供電之外,經營上也應跟國際接軌,對國際觀光,推展台灣各方面都有幫助。
3. 供電使用需求調查,應該針對有去過排雲山莊的山友做調查。
4. 就楠梓仙溪水力發電地點,建議向下游移至大峭壁下方,若南北溪匯流處,地域寬闊,水量穩定。
5. 建議由現有太陽能發電設施去改善發電能量,或考慮水力及其他綠能方案。
張國雄先生(桃園市山岳協會):
登山的時候,如果環境可以舒服一點,why not? 瑞士山屋十分舒適,也不見登山客住裡面時會有罪惡感。如果爬山的人要刻苦耐勞,建議去住圓峰山屋。我不認為只要有電會造成光害,只要有規則在就可以了。電是如何來的不重要,只要跟環境不衝突,不會造成生態災難就好了。
電力要穩定是十分困難的,今天聽到許多方案,我認為今天所聽到的燃料電池最有發展潛力。我們希望可以告訴大眾,我們做了什麼努力,希望使用的錢可以回收,使用者付費。國家公園要運作的好,當然要有收入。
提到地質問題,紐西蘭某國家公園是火山地質,十分破碎,但還是很多人,只要人可以走在步道上,脆弱的地方不要去,為什麼我們只能92人,不能更多。我覺得山上最恐怖的是水鹿,建議環保團體思考如何避免水鹿把樹幹掉。其實登山最嚴重的問題是排遺處理的問題,我在紐西蘭很多步道走過,當地都是用直升機將乾燥的排遺吊掛出去,只要能夠將排遺問題處理好,為什麼不能開放900人?
溫心恬小姐(健行筆記網站):
我曾在紐西蘭健行過四個月的時間,前面一位先生提到的路線我也都有去過,紐西蘭的山屋跟台灣不一樣,住宿費都十分昂貴,但這些山屋是完全不供電(溫小姐來信補充:紐西蘭Great Walks部分山屋有使用太陽能供給微薄照明,山友仍需使用頭燈才看得清楚。*)登山者需要自備頭燈使用。
日本與神山的地質環境或許可提供電力,但紐西然不供電一樣可以作為健行天堂。
目前排雲以提供部分電力,是否應檢視目前用電分配?山友可以節約用電。山友會攜帶頭燈,照明已經足夠,真的需要擴充電力嗎?
最後我想要說排雲山莊電力供應充足,並不代表國家門面就好了。人到山裡是去享受大自然,而非享受電力的,更應提高山屋的整潔度及安靜度。
崔古鼎先生(個人,資深山友):
1. 建議主管機關可以好好思考“大多數人同意“與登山補給站網路調查結果落差極大之原因。
2. 網路上披露資訊太少,聽過建築師報告後發現其實還有很多可能性,單看媒體報導以為已經要發包執行了,其中有很大誤會,玉管處應避免這樣的狀況,應將會議紀錄公開,相關資料放到網路平台上公開,讓更多山友可以有充足資訊,充分討論,來做更好的判斷。
3. 桃園一位先進提到用直升機吊運排遺,但Mt. Whitney**過去用直升機載運排遺,目前也改用人力背運,其中原因我還沒探究,但我們可以思考有不同的做法。
蔡及文先生(登山補給站,第二次發言)
補充剛剛沒有講完的部分:
1. 針對供電之非必要原因,主要就是排雲的供餐服務,但目前排園山莊之供餐是由私人企業承包,以納稅人的金錢來建設私人企業的生財器具是否不妥?倘若轉嫁成本到消費者身上,一般民眾是否可以承受?
2. 最後提出供電對於登山安全造成之隱憂,供電固然可以讓登山環境便利,鼓勵更多人爬山,但是否會讓更多人認為:“反正山上什麼都有了,我頭燈跟備用電池都不用帶了”,反而讓登山者陷入危險境地。降低登山的門檻,讓更多人可以上山,是否恰當?雖就站在推廣登山的立場來說越多人爬山越好,但我們也希望登山者將能力體力經驗準備好了,再來挑戰困難路線。就小弟觀點玉山不應屬第一級路線,十幾公里路程之內海拔落差大,排雲山莊後路線陡升,地形破碎,在這裡發生高山症、迷途、摔死的案例很多,這條路線的安全性及環境乘載能力應納入評估。
3. 將玉山與馬來西亞神山相比,後者的每日申請人數上限是150人,只比玉山多出60人左右,但路徑是前者兩倍以上寬,山頂腹地至少可容納千人,這麼大的乘載能量為何只開放150人,反觀玉山的條件,僅開放92人山難事件仍層出不窮,這條路線到底有多少能耐可做更大規模的利用,值得存疑?
詹德樞組長(營建署國家公園組)
感謝各位的參與。社會是多元的,不論贊成或反對的意見都十分寶貴,如果有更好的技術也歡迎提出給規劃單位參考。玉管處是回應歷年來國內外山友及山難家屬的要求,來評估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或方法。目前僅是評估研究階段,也沒有沒有編預算要蓋,更沒有要背書的意思。營建署及玉管處沒有預設立場及定見,公共事務一定要有共識才會實施。前面朋友的發言說的很對,表示意見應以山友為主,所以(決策)一定會擴大山友的參與,才會實施。
曾偉仁處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主席結語)
今天的書面資料收集後會做資訊的公開。再次強調目前仍是在評估,預算都還沒編,評估過了才能夠有計畫,計畫還要通過預算審核才能夠做。今日玉山作為台灣門面,如果今日排雲山莊能夠供電,其他如三六九山莊及七卡,全部都可以供電了,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各位的意見都是很好的意見,我們收集後會再公開,今天非常謝謝大家。
*修正日期: 2015/09/04
**修正日期: 2015/09/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