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歷史上的樹

歷史上的樹
作者:謝金魚
照片來源:http://zhpan.com.cn/showpic/?t=1&u=http%3A%2F%2Fatt2.citysbs.com%2Fhangzhou%2F2012%2F03%2F16%2F21%2Fmiddle_214122_daokamdu_ce4616c30dc77e389aa45770d27d372a.jpg

唐開元年間,勤政樓西老柳,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首都長安,曾經遍植行道樹,不只城市內,甚至是官方修築通向地方的路(官道)上,也都有明文規定必須種植特定的樹種,因此,我們常常在唐詩中讀到詩人們吟詠著行道樹的詩句。

說到唐代,我們對這個時代的理解,一般停留在李白、杜甫、武則天、唐玄宗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盛唐。755年的安史之亂,使唐帝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出現極大的裂變,以致於大部分的後人都覺得,安史之亂後的唐帝國就已經垮了。

實則不然,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的一百年間,唐帝國經歷了肅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的蟄伏,中間一位剛登基就中風、數月便退位的順宗,糾集柳宗元、劉禹錫等二王八司馬,來了一場短命卻震撼唐帝國的永貞革新。

順宗之子憲宗,從父親的改革與己身經驗學得教訓,以強硬派的姿態成為安史亂後唯一一位敢於向藩鎮宣戰的皇帝,然而十五年的元和中興,最終隨著憲宗的放縱成為夢幻泡影,而後再也無人能恢復開元時代的盛況。

這段時間稱為中唐,而後一直到唐末則稱為晚唐,這個分期是唐代文學研究的分法。原因是在中晚唐出現了大批的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柳宗元,大詩人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李商隱……等等,都活躍於這個時代。

其中,白居易是唐代少數在生前就享有崇高名聲的詩人,他的詩作多達三千餘首,如果放在現代,他大概會是那種FB粉絲團破百萬、天天打卡tag別人的網路名人,因為他對於記錄個人的瑣事樂此不疲,也多虧他的囉嗦,我們才能夠知道今天要介紹的這棵樹:勤政樓西老柳。

勤政樓在長安東城的興慶宮內,興慶宮是唐玄宗(唐明皇)還沒登基前的府邸,登基後擴大興建,又另外蓋了花萼相輝樓與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取自詩經棠棣一詩,象徵著兄弟和睦,是唐玄宗與他的堂兄和親兄弟們宴樂的地方。

勤政務本樓、簡稱勤政樓,其實就是興慶宮的正殿,唐玄宗會在這裡主持大型的典禮、處理政務。在唐玄宗年邁被兒子軟禁在興慶宮中時,他唯一的精神寄託,就是登上這兩座樓,再看一眼他生活了一輩子的都城,每當他出現時,長安的父老便會在樓下跪拜,也是他們對於這位皇帝的最後一點敬意。


因此,花萼與勤政樓,對於唐人來說,象徵著歌舞昇平、政通人和的開元盛世,白居易當然也不例外。當他在穆宗(憲宗之子)長慶二年,因為政治上不如意,自請離京之前,他來到勤政樓邊,看見了西邊植的柳樹(在其他記載上,似乎是一片柳林)。

白居易望著勤政樓西的柳樹,心中似乎頗有感觸,如果是開元年間(713-741)種下的,到了長慶二年(822),也將近百年了。百年老柳,此時臨風無語,栽下它們的人早已不在了,它們曾經見過的榮美輝煌也已散盡,長慶年間的興慶宮久無人居,唯有這些半朽老樹,與身陷政爭的白居易相對無言。
撫今追昔,白居易寫下一首詩,短短二十個字,卻勾勒了一個城市的靈魂: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