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詹長權談PM2.5︰空污管制不嚴 創造合法殺人環境

☆NOW☆
2016/1/4 下午 4:30 大安國王大樓往市區東邊拍攝
台中市的天空灰濛濛,測站卻顯示正常!有人說︰『信上帝得永生,信APP得往生』!
小編覺得APP是參考參考,相信自己的眼睛跟鼻子比較實在,請大家於戶外要戴上口罩,祝福大家。
台灣空氣品質長期不佳,尤其最近不斷出現細懸浮微粒(PM2.5)紫爆情況,小學生停止戶外上課、民眾出門要戴口罩;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去年台灣三萬多人罹患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四種疾病死亡的國人當中,有六千多人可以歸咎是PM2.5所造成。
因我國管制標準不嚴格,如同創造一個「合法殺人」的環境。面對這一個全球性環境議題,必須加嚴管制標準、強化宣導PM2.5危害、燃煤火力發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才有機會在這一場空污戰爭中勝出。

《星期專訪》詹長權談PM2.5︰空污管制不嚴 創造合法殺人環境

2016-01-04

記者劉力仁/專訪

台灣空氣品質長期不佳,尤其最近不斷出現細懸浮微粒(PM2.5)紫爆情況,小學生停止戶外上課、民眾出門要戴口罩;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去年台灣三萬多人罹患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四種疾病死亡的國人當中,有六千多人可以歸咎是PM2.5所造成。因我國管制標準不嚴格,如同創造一個「合法殺人」的環境。面對這一個全球性環境議題,必須加嚴管制標準、強化宣導PM2.5危害、燃煤火力發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才有機會在這一場空污戰爭中勝出。
  • (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叢昌瑾攝)

國內標準 落後先進國家15年

問:國際上對PM2.5研究情況如何?
答:PM2.5是過去廿年來,國際上最重要的環境議題之一,目前全球學界大概已經有上萬篇的論文討論PM2.5相關議題,就環境科學或公共衛生科學中,像PM2.5被研究得如此透徹,大概就是香菸對於人體的危害。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因為PM2.5空污病死亡的人數約七百五十萬到八百萬之間,生病的人大概七千萬到八千萬人。
肺癌是主要的空污病之一,現在台灣每五個因為癌症死亡的女性,有一個是肺癌,每六個得到癌症死亡的男性,一個是肺癌。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尤其得到肺癌的女生中,大部分不抽菸也不常煮飯。學界很擔心,長期空氣污染累積到現在,使得國人卅幾歲就開始得到肺癌,污染不改善未來怎麼辦?
台灣環保、公共衛生、醫學等等領域,大概超過一百人進行空氣污染相關研究,發表了千篇以上論文,但政府單位並不重視。美國的環保署和國家衛生研究院、日本的厚生省和環境部、歐盟的環保衛生部門,大概從二千年開始不斷提及PM2.5對健康的危害,還修訂相關標準,但我們國家衛生單位幾乎都沒有動作,台灣大概落後這些國家十五年以上。
問:PM2.5對人體的危害如何?
答:大家都以為PM2.5只會導致COPD或是肺癌,其實中風、心臟病,也跟PM2.5有關。因為PM2.5很小,大概只有髮尖的廿八分之一,它不僅會深入肺部,還會直接穿透血管影響到心臟及腦部,引發全身性的發炎,也影響到腦部血管,進一步引發中風和心臟血管疾病。

台灣研究 政府忽視、美國引用

美國心臟醫學會二○○四年和二○一○年兩度以科學聲明告知心臟科醫生看心臟病一定要注意PM2.5的因素,二○一○年的聲明引用四百多篇相關研究中,有廿幾篇為非美國及歐洲的研究,其中有十多篇是我在台灣的研究發現,但台灣學界花這麼大心血的研究成果,政府部門並未及時在環保政策和教育宣導上採用,直到最近才改正這個疏漏。
我曾經針對輔大學生進行一年PM2.5研究,發現年輕的、不抽菸的人,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心臟功能受到損害,雖然空氣品質轉好,心臟功能會恢復正常,但長期下來仍有累積作用。
這是世界上第一篇針對健康的人進行PM2.5研究,當時中國跟美國的科學界根據這份研究報告,研究北京奧運期間,運動員在激烈運動下身體受到PM2.5的影響。發現北京奧運期間,官方要求工廠關閉、管制汽機車上路,空氣品質變好了,健康危害就沒有發生,但奧運結束,管制解除,空氣品質變壞,居民身體狀況又受到影響。當時美國隊在日本備戰,最後一刻才從日本搭機進入北京,還戴N99口罩,就是擔心PM2.5的危害。

火力電廠 須轉型天然氣發電

問:台灣的PM2.5管制標準是否過於寬鬆?
答:世界衛生組織的管制標準為年平均每立方公尺十微克,我國環保署管制標準是十五微克,但台北空氣品質狀況大概是廿微克,南部大概是卅到四十微克,都超過標準。環保署當初制定標準時,我們建議比照世衛組織或放寬到十二微克或十二.五微克;急性的部分,環保署訂定每天的標準值為卅五微克,我們希望降到廿五微克,才能真正保護健康,但環保署並未接受。標準寬鬆的情況下,廠商只求合法,對人體還是有害,這是政府創造一個「合法殺人」的環境。
PM2.5是一個必須依靠高度知識進行決策的議題,但很遺憾我們很多公共政策跟知識脫鉤,導致管制不足或宣導錯誤的情況。學界有很多不錯的研究,但政府部門幾未有系統地蒐集這些論文研究。譬如我做了很多年的六輕研究,有很多的發現與結論,拿去國際學界發表,受到國際肯定,但政府卻無動於衷。

車輛排氣 規定使用燃料種類

問:國際管制PM2.5經驗,有可以借鏡之處嗎?
答:降低PM2.5的最重要方式為管制燃煤火力發電廠,歐巴馬總統推動乾淨電力計畫,分析美國數百間燃煤火力發電廠改成天然氣發電減少排碳及污染物,對附近居民帶來的健康效益,然後訂出嚴格管制標準,燃煤電廠無法符合新標準,只好改用天然氣發電。
環保署可以仿效美國作法,讓台灣的幾大燃煤火力發電廠改用天然氣發電,此外,全台大概有一百間汽電共生廠,其中約七成五採用燃煤發電,也應改由天然氣發電;台灣是亞洲每年人均用電量最高的國家,每年用電一萬零三百多度,韓國九千多度,日本七千多度,我們如能降到日韓的標準,也可以關掉火力發電廠。
再來則是交通工具造成的空氣污染。環保署目前採用分期加嚴的方式管制汽機車污染物,這種管制排氣管廢氣濃度的方式不夠嚴格也容易造假,最近福斯汽車被發現利用軟體造出假數據躲避官方對於排放物的檢查,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國際上管制移動污染源最有效的方式是規定使用燃料種類,譬如柴油車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許多是致癌物,我們環保署應該全面禁止;韓國首爾全面使用天然氣公車,改善民眾生活品質;幾年前我們政府推LPG瓦斯計程車政策,現在不積極推了,反觀日本許多空氣好的都會,計程車都是LPG車。
問:境外傳輸污染物對台灣影響大嗎?
答:當東北季風強、北京上海有霾害時,境外移入就會影響台灣,特別是北部地區。以去年十二月中旬影響台灣的中國霾害為例,從萬里登陸然後沿著汐止、基隆地區河口進入到台北市東區再到萬華新店,另一路從淡水河口進台北盆地影響沿岸區域,隨後再逐步南下影響中南部各地。
不過整體來說,本土污染大於境外。當污染源附近風弱的時候,本土的污染就會上升,去年十一月十七日到十八日,六輕所在地的麥寮及台西無風,十七日傍晚六點開始,PM2.5開始飆升到一百五十微克,大概是標準的十倍以上,一直到隔天早上六點,才逐漸下降。
現在空氣污染的惡化情況,已逼得我們無處可逃、無時可避,都會區大概只有早上四點到六點適合運動,六點之後汽機車廢氣污染開始出現。住家靠河邊、公園綠地附近,或是距離主要道路遠一點、四層樓以上,空氣品質比較好一些,但不一定會好到符合健康標準的程度。只有做好空氣污染防制,把總體污染值往下壓到不受天氣變化或地點不佳所影響,就不用擔心何時、何地有好空氣的問題。

詹長權小檔案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台大全球衛生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