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誰說污染環境才能經濟發展,那真的是瘋子的說法

山上時常看到的山黃麻,這是「先驅樹種」,他們在貧瘠或是崩塌的土壤裡面生長起來,他們極為強盛的生長能力是保護土地的土地公。
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是一種很惆悵的心情,因為畫面之中是在山上,山上飄著藍天白雲,山腳下確是霧霾籠罩。
今天的新聞也令人惆悵,南崁溪的河流死了上萬條魚,這些魚肯定不是約好了一起自殺,然而環保局還是說這水質都是「正常」,是「正常的汙染」。
這種因為一家可能生產很爛的沒有競爭力的產品的工廠污染,然後造成了整條溪流都毀掉了。比方說華映,這家股價連水餃都買不起的公司,污染了宵裡溪多年之後,今年年底之後就禁止華映再排毒水入河了,我們慷慨的政府即使慷慨到讓這個不良企業污染吃到飽,也沒有能夠讓這種技術上不具競爭力的公司賺多少。
但是以後污染的整治呢?當然是我們買單。
以後誰說污染環境才能經濟發展,那真的是瘋子的說法了。
*請支持小額募款保護環境:http://ppt.cc/9dot2
*捐電子發票護樹愛心碼:59424
*報名護樹志工:http://ppt.cc/QrSdK
2015.11.21~2015.11.23 護樹環境新聞整理:
公視新聞
震南鐵線新廠動土 引居民抬棺抗議
http://goo.gl/6gT68p

震南鐵線新廠動土 引居民抬棺抗議

中晝新聞
2015-11-23
早上,震南鐵線公司在高雄新園農場的新工廠預定地,舉辦開工典禮,不過有將近百位當地居民抬棺材抗議。居民認為,工廠製程,嚴重破壞當地水源和土質,讓農民和漁民的生活受影響,不過公司董事長強調,設廠申請都有經過環評,要居民放心。上個月,居民認為環評程序有問題,也已經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抗議民眾==
反對酸洗 反對官商勾結

11月23號,是震南鐵線公司,在高雄新園農場歡喜動土的日子,可是卻引來當地居民抬棺抗議。將近一百位的農漁民,認為震南鐵線新廠的酸洗製程,會破壞水源和土壤,所以請來孝女白琴,為的就是要唱衰震南鐵線。

==農民 趙得勝==
我們就是務農的
稻米不能吃
番茄也不能吃
什麼菜都種啊

==新園農場自救會長 蔡春記==
酸霧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你看在地的居民
你看它吹南風的時候
吹南風就是直接影響阿蓮
吹北風就是影響
我們路竹這邊

面對居民的抗議,震南鐵線公司特地出面澄清,強調設廠申請都有經過環評,請居民放心。

==震南鐵線公司董事長 黃錦榮==
我們這是酸洗而已 不是電鍍
都沒有關係 跟大家報告
其實現在的科技跟以前不一樣
這個很簡單就可以處理
而且也不只我在做
岡山 路竹這邊
至少也有三十間 二十間

不過,由於居民針對環境評估的程序有疑慮,10月19號已經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 張譽尹==
第一個是灌溉用水
另外一個 就是養殖用水的標準
這兩個標準
其中一些重金屬是有超過的
有超標的 這個就是我們在
環說書裡面可以看到
但是環評這邊就是說
符合放流水標準
他就可以排放
那這樣子的話
對於農漁民的生計
就是會有影響

震南鐵線設置新廠的位置,在台糖公司的新園農場上,佔地13.7公頃,過去長期租給農民種甘蔗、西瓜或香瓜,2014年5月30號,由高雄市政府公告一階有條件通過環評。

記者 李慧宜 陳顯坤 高雄報導

南崁溪出海口 上萬暴斃魚屍在岸邊
http://goo.gl/SgeBhV

南崁溪出海口 上萬暴斃魚屍在岸邊

中晝新聞
2015-11-23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漁港南崁溪出海口岸邊,昨天傍晚被民眾發現上萬隻暴斃魚屍,懷疑是南崁溪遭污染導致魚群暴斃。環保局初驗並未發現具體污染來源,魚群暴斃原因仍有待調查。目前先將魚屍清走,避免二度汙染。

又是夾、又是撈,工作人員不斷清理岸邊魚屍體,清到手軟還清不完。桃園市大園區竹圍漁港彩虹橋下方南崁溪出海口岸邊,22號傍晚,民眾發現上萬隻暴斃魚屍,死魚大多是海鱸魚、烏魚等,懷疑是南崁溪遭污染導致魚群暴斃。

==民眾==
滿噁心的 而且很臭
(魚的數量很多嗎)非常多

==民眾==
都翻肚了 都發臭了
對我們環境會有點影響
還有氣味滿重的

市府環保局派稽查人員現場採水檢驗,其pH為中性,銅鎳試紙未檢出,水質沒有異常,稽查人員循線往南崁溪上游追查,也沒發現魚屍。

==桃園市環保局稽查科長 林立昌==
(暴斃魚)死因還沒有釐清之前
我們會先就 整個南崁溪上游
這些污染源 我們會做強制稽查

環保局表示,初步查驗並未發現具體污染情況,魚群暴斃原因仍有待調查。環保局已先協調水務局派員將魚屍清走,避免二次污染。

記者 詹淑雲 桃園報導

地球暖化停不住 二氧化碳濃度增
http://goo.gl/6ixF9S

地球暖化停不住 二氧化碳濃度增

中晝新聞
2015-11-23
1
地球二氧化碳濃度一直在增加,暖化問題愈來愈嚴重。日本的人造衛星「伊吹」,最近從外太空觀測的結果就證實,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年會增加2ppm。

打開觀測網頁,一張又一張地球圖表,從藍色、綠色等和緩色系,演進到黃色、橘色等搶眼色彩,明顯可以看出,日本人造衛星「伊吹」,觀測到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年年上昇。

==NHK主播 崛越將伸==
離地球整體上空
70公里處的二氧化碳濃度
首次由日本人工衛星觀測到
(證實)濃度每年約上升2ppm

過去,測量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是在各國地面上設置觀測點,或是利用飛機由高空中等地,約260個地點偵測。2009年日本環境省,與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射的大氣觀測衛星「伊吹」,從太空中、約1萬3千個點,首次測量到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NHK主播 崛越將伸==
今年七月(二氧化碳濃度)
約398ppm
以濃度上升速度來看
明年六月預計達到400ppm

聯合國所屬「跨政府氣候變化專家小組」IPCC先前曾經提出,為了控制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2度,必須將溫室效應氣體濃度,控制在450ppm以內。為此,聯合國從1995年開始,年年召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商討對策。今年10月中,率先在德國展開前置會議,由70個國家與會,研討草案,為11月底在巴黎的正式會議暖身。

==南非代表(2015.10.20)==
(草案)對發展中國家來說
已經危及利益跟立場
非常的欠缺平衡

==法國代表(2015.10.20)==
應該要修正(草案)缺點
希望能取得各國(條件)平衡

其實世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0ppm,並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5月,美國大氣總署的夏威夷觀測站,就第一次觀測到超過400ppm。科學家憂心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速度過快,將造成未來溫室效應加劇。專家期望將二氧化碳濃度降到350ppm,同時想辦法穩定在350ppm,讓地球能有多一點時間,緩衝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巨大衝擊。

記者 陳詩童報導

棲地破碎陸化與汙染 許厝港候鳥減半
http://goo.gl/yMuoW3

棲地破碎陸化與汙染 許厝港候鳥減半

晚間新聞
2015-11-22
位於桃園市大園觀音區沿海的許厝港溼地,是國家級的重要溼地,過去鳥況好時,可以看見成千上萬的候鳥來度冬,不過專家指出,近幾年來,台61線興建,造成棲地破碎,加上棲地陸化與汙染,讓候鳥數量急遽減半。

天氣轉冷,北方候鳥陸續南下過冬,桃園許厝港溼地慢慢熱鬧起來,不過鳥類專家指出,現在願意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少,以前鳥況好時,會出現成千上萬的鳥群,現在數量銳減大半,有些鳥類甚至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桃園市野鳥協會理事長 吳豫州==
它的鳥況大不如前
像黑腹濱鷸 以前我們
一次可以看到將近三千隻
到五千隻左右的滿天飛舞
現在能看到一千隻
我們就覺得很興奮了

專家指出,候鳥不再來訪,除了當地河川汙染、溼地上垃圾滿布,另外關鍵的原因之一,是台61線開通穿過溼地,造成棲地破碎化,此外溼地也逐漸陸化,不再提供充足的食物,也讓候鳥減少造訪。

==賞鳥人士==
(海水)無法流進來
這邊就沒水了
沒有一些螃蟹 外面來的魚
鳥就不要來這邊

許厝港溼地內還有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唐白鷺,也曾經紀錄過高達180種鳥類,但生態目前遭遇極大威脅,專家認為,除了減少汙染垃圾,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溼地陸化擴大,否則候鳥最後恐怕回不來了。

記者 桃園綜合報導

濱海陸地納海岸管理法 台東府會抗議
http://goo.gl/VihVaG

濱海陸地納海岸管理法 台東府會抗議

晚間新聞
2015-11-20
「海岸管理法」今年2月公布施行,全台東17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有6萬2千多公頃的公私有地都被畫入管制,縣議員質疑侵害人民權益,縣政府也表態,考慮不配合海岸管理法的施行細則和制訂相關子法。

台東縣議會多位縣議員發現,今年2月公布施行的「海岸管理法」,全台東海岸線的濱海陸地都被納入管理,非常不利東海岸民眾的土地利用,縣議員批評「海岸管理法」把台東人民當三等國民對待。

==台東縣議會副議長 陳宏宗==
台東每件事情我們需要的
不是延宕就是廠商跑掉

==台東縣議會議長 饒慶齡==
土地法已經層層疊疊
有區域計畫法 都市計畫法
非都市土地管制要點

「海岸管理法」,管制的濱海陸地,以平均高潮線到第一條省道、濱海道路或是山脊線陸地為界限,最明顯受到侵害的,就是台東市富岡里的靠海的小漁村,居民如果想更新建築,可能還要花大筆錢送內政部審核,居民根本付不起。

==台東縣建設處長 吳慶榮==
(送營建署審查)
(一次需要多少錢)
大概目前的開發許可
一個案子大概都五百萬

==台東市富岡里里長 曾阿粉==
我說立法院你到底
審查這個法案的時候
你有沒有真正聽到人民的心聲

台東縣是「海岸管理法」中,受管制區域面積最大的地區,台東政府也表態不支持後續的施行細則和相關子法制定。

==台東縣長 黃健庭==
這個子法的訂定或是要求我們做的
我們一定是拖延就拖嘛

台東縣政府呼籲中央要考量台東地區的特殊性,到台東來聽聽人民的心聲。

記者章明哲 台東報導

環資中心
產業節能減碳新投資 南亞塑膠:重油改天然氣是必然趨勢
http://goo.gl/g27nuD

產業節能減碳新投資 南亞塑膠:重油改天然氣是必然趨勢

文字大小
 33  1 Share1 
 
 
本報2015年11月2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今年7月,連續高溫導致用電吃緊,節能減碳變成全民話題,成為眾矢之的的產業界也不好過,7月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50%,碳排放超額的企業將被處以罰鍰,能源局更將目標瞄準能源大用戶,要求能源大用戶必須連續5年節電1%。
向來以成本為考量,品質為優先的產業界,面對節能減碳這個挑戰,有人憂心忡忡,也有人好整以暇。當成本遇上節能,會發生衝突還是帶來新突破?一般住商只要更換LED燈管,就會有不錯的節能成效,但產業節能要做的可不只這些,一切都要先從投資與成本說起。
工業煙囪排放溫室氣體。圖片來源:Ian Britton(CC BY-NC 2.0)
在節能減碳的壓力下,企業不得不朝向汰換生產設備改變,當成本遇上節能,會發生衝突還是帶來新突破?示意圖:工業煙囪排放溫室氣體。圖片來源:Ian Britton(CC BY-NC 2.0)

成本兩年內回收  政府政策增加投資意願

對產業界來說,節能代表投資,無論是設備汰舊換新,或是調整製程,資金取得是首要關鍵。其次,就是投資的經濟效益與回收期。科技大廠經理林先生表示,內部在評估節能設備時,主要考慮的是價格跟成效,在2.5至3年內可回收成本的話,投資意願會比較高。
位於嘉義的南亞塑膠新港廠以生產銅箔基板為主,去年將鍋爐燃料從重油改為天然氣。課長簡豔書說,改用天然氣後,有不少好處。除了天然氣成本低,維護容易,省下保養費,再加上燃燒天然氣少了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也不用交空污費了。
依據南亞塑膠新港廠原先的評估,2年內可以回收設備成本,但剛好遇到市場天然氣價格調降,結果不到2年就將投入的設備成本回收了。簡豔書表示,即使天然氣市場價格攀升,比重油還貴,公司還是會使用天然氣。因為使用重油要交空污費,重油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無法符合現在的環保法規,多重考量下,天然氣是不悔的趨勢。
簡豔書說明,投資節能設備通常是以2年內能回收成本優先,但隨著愈來愈嚴格的空污法規與溫室氣體減量法規,即使要5年才能回收,企業還是願意去投資。

調整製造程序 工業節能挑戰高

一般住家與商業場所主要的耗能在照明與空調,將照明改成LED可以帶來不錯的節電效果。但不少業界表示,這部分已經做過了,產業界要挑戰的是,如何藉由調整製造程序,去挖掘出節省能源的可能。製程調整隨各個公司的產品而異,技術上複雜許多,但效果更勝一籌。
生產玻璃纖維的必成公司採用的方法是,將原本空氣助燃改為純氧燃燒,投入成本是建置氣氧生產設備。必成公司安衛環組副組長竇幼春解釋,這方法的投資成本高,但使用純氧可以提高燃燒效率,節省燃料耗用,同時降低二氧化碳與氮氧化物,減少空污,具有多重效益。公司在二廠改造成功後,一廠與三廠也陸續跟進。
回收冷凝水再使用。 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修改配管,共用熱水泵,減少耗能。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回收冷凝水再使用。 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修改配管,共用熱水泵,減少耗能。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位於林口的南亞塑膠工三廠在去年共提出了53件的專案改善案,其中一案是將切粒機使用冷凍水冷卻水溫,改成為使用冷卻水,經試驗後,產品品質不受影響。這個1000元的小投資,一年內就省下9000元的電費,以及2000公噸的溫室氣體。
製程改善涉及專業與資金,如何每年持續提出新計畫,以及公司是否願意進行更大規模的改善計畫,將是下一個難題。

節能與減碳目標  突破瓶頸創新是希望

經濟部能源局於去年規定,能源大用戶需在未來五年(2015-2019)達成平均每年節電率為1%之節電目標。今年7月,《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中又規定205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減至2005年的50%以下。無論是在節能、或是減碳,產業都面臨艱鉅考驗。目標是否可行,各公司有不同看法。
必成公司不敢大意,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能否達成,持保留態度。相對的,南亞塑膠工三廠資深工程師林漢興則很樂觀。原因在於,2014年工三廠碳排放已經減至2005年的82%,離國家減碳的中期目標只剩2%的些微差距。
林經理也樂觀看待,他以德國巴斯夫公司已在研發超導特性的塗層為例,指出超導技術用於電線電纜可大幅減低電力損耗,評估可行的話,光靠更換電線就可以省下電力。新技術還在持續引進,將會帶來更多節電空間。
不過,林漢興提醒,節能計畫的關鍵在廠長,一般廠長重視的是品質,而非節能,如果廠長對節能計畫不在意的話,將很難成功。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遮蔽的天際線
http://goo.gl/Pn6xN8

遮蔽的天際線

文字大小
 8  1 Share1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忠峰
這裡有台北最古老的記憶,有城市裡僅存的自然風貌。當開發腳步進逼,一棟棟高樓豪宅矗立,成就的是誰的風景?犧牲的是誰的環境?
開發腳步進逼,景觀是否能受到保護。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你可能很難想像,台北市竟然有這樣一個地方,婦女們每天來到山腳下的湧泉,一邊洗衣服、洗菜,一邊聊天。轉進陽明山與芝山岩之間的小路,彷彿走入時光隧道,看見台北最樸實的容顏。水圳、筊白筍田、古厝、唭哩岸石砌圍牆,深藏著許多老台北人的童年回憶。
芝山岩保留許多台北人的回憶。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這裡不只保有台北人的童年記憶,也埋藏著古台北最重要的遺跡。千萬年前,當這裡還是一片沼澤,芝山岩就像座美麗小島,吸引人類在此定居、漁獵維生。地底層層疊疊的史前遺址,完整記錄當時的生活。此外,芝山岩也是漢人移民來台北開拓時的心靈支柱,山坡上的惠濟宮與萬華祖師廟遙遙相望,是漳州人在台北的兩大信仰中心。
半世紀以來因為軍情局進駐,芝山岩周邊始終維持低度開發。近年因為軍事管制鬆綁,各種高樓豪宅建案蠢蠢欲動。有建商花了17年的時間,逐步收購原本一兩層樓的老社區,計畫在這裡興建兩棟14層樓高的豪宅。少數不願被收購的居民被圍困其中,夾在兩棟高樓中間,進出還得經過工地。有些居民受不了干擾,只好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芝山岩發現史前遺址。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今年8月,豪宅開始動工,生態跟著被破壞,溝渠裡再也見不到黃鱔魚和小蝦,常常下山到社區覓食的白鼻心跟鳥類,也跟著消失。
對許多老一輩的居民來說,芝山岩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居民陳先生30年來,每天早上都朝著惠濟宮虔誠敬拜,然而高樓即將拔起,芝山岩將被遮蔽。
民國89年,台北市政府委託學者陳亮全等人做的「芝山岩史蹟公園資源維護展示計畫」中,曾經對周遭開發從近到遠,訂出18公尺、24公尺、30公尺的高度管制建議。但是市政府認為,學者建議的高度管制,對周遭地主與建商權益影響太大,多年來始終無法落實。
目前芝山岩周遭的都更案件就有十幾處,居民擔憂在巨大開發壓力下。未來,老房子、溼地,甚至原本軍情局的用地,都將被高樓取代,環境與景觀將難以挽回。民國102年居民發起連署,要求市政府訂定管制條例。市府則在102年底承諾,未來周圍開發案必須進入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查。
因為對建商跟地主權益影響太大,市府始終訂不出明確的法規,對開發案的高度與容積做管制,在遲疑拉鋸過程中,由建商主導著整個城市的天際線。其實類似案例正在各地複製。當超高建築矗立在七星山,破壞了大台北最重要的稜線;當海岸蓋起超高豪宅,遮蔽宜蘭的精神象徵龜山島,讓人不禁懷疑,究竟是建商的開發權重要,還是公共的景觀權重要?多年來環保團體與景觀學者不斷催促制定景觀法,希望台灣的景觀不致於因為開發而失控。
希望景觀不致因開發而失控。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其實所謂景觀或是地景,不僅是主觀認知上的美醜,它的基礎是對生態環境整體性的考量。世界各國包括日本、美國、中國、韓國等,都訂立景觀法以維護景觀生態。台灣從民國91年推動景觀法至今,草案在立法院進出多次卻始終沒有結果,導致重要景觀一一淪陷,居民的環境品質也得不到保障。
芝山岩史蹟公園資源維護展示計畫。攝影:陳忠峰。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今年11月18日,景觀法終於在立法院完成初審,若能順利三讀通過,或許可以為台灣景觀保護立下新的里程碑。而芝山岩這座充滿記憶的小山,未來能否繼續被看見,或是被高樓所遮蔽,還要看政府的態度與決心。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遮蔽的天際線】
11/23(一) 22:00首播
11/28(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道路殺場

文字大小
 27  1 Share1 
 
 
採訪、撰稿:葉明蘭;攝影:葉鎮中、陳添寶;剪輯:葉鎮中
一條道路的開發,都是為了讓人們,能更快速方便的前往目的地,不過您知道,每一次的道路開發,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什麼樣的影響嗎?
道路開發會造成生態環境什麼影響。攝影:葉鎮中、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2008年10月在新竹橫山大山背產業道路,發現大批梭德氏赤蛙的屍體,進而展開連續七年的護蛙過馬路行動。
從護蛙行動開始,志工人員們也才發現,除了道路開發,水泥化山溝也可能對在地生態產生威脅。想要為青蛙找到條安全的結婚之路,除了在10月梭德氏赤蛙繁殖季時,大小牽小手,在夜晚找尋想過馬路的青蛙,協助牠們安全到溪流產卵,生態廊道可不可行呢?
從護蛙過馬路為開端,志工們也在橫山豐鄉瀑布溪流裡,連續三年,紀錄調查梭德氏赤蛙的產卵狀態。您知道數千隻小蝌蚪,能夠順利長大為青蛙的機率有多高嗎?新竹大山背的護蛙過馬路,連續七年下來,又保護了多少隻梭德氏赤蛙,安全抵達想去的地方呢?遺憾的是,雖然在相關路段,已經設立警示牌,也在入夜時後,由志工們提醒駕駛人注意,但還是有上千隻青蛙,慘死車輪下。
志工們提醒駕駛人注意輪下生命。攝影:葉鎮中、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動物路殺問題,不只梭德氏赤蛙需要關注,保育類動物石虎的路殺事件,這幾年也讓人相當憂慮。尤其今年9月及10月,短短兩個月,苗栗就出現三起石虎路殺意外,我們跟著發現石虎屍體的民眾前往路殺現場,當地位於鯉魚潭附近,擁有相當好的自然環境,在地民眾更說,從小就對石虎不陌生。
石虎的路殺事件讓人相當憂慮。攝影:葉鎮中、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對於如何避免石虎路殺事件再發生,苗栗縣政府表示,目前立即能做的,就是在曾出現路殺的路段,設立警示牌,提醒用路人小心,不過設立警示牌,提醒駕駛人注意,效果如何?動作敏捷的石虎,為什麼會頻頻發生路殺事件?除了道路開發,還可能面臨哪些生存危機?
設立警示牌的效果如何?。攝影:葉鎮中、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道路殺場】
11/23(一) 22:00首播
11/28(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解放2650

文字大小
 12  1 Share1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張光宗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經過寒霜催逼出香氣的,不只梅樹,還有茶樹。在大禹嶺一帶,墾農培育出不怕冷的清心烏龍,不但種植海拔最高,價格也最高,然而茶樹的生長地,從前是原始森林...
不怕冷的清心烏龍。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會發出驚嘆,圓滾滾的茶樹,整齊排列在山坡上,就像一座精緻庭園。松露茶園負責人陳麗美說,她的父親這幾十年來,都採用友善環境管理,茶樹跟草共生共存。
因為種下的時間不同,茶樹高高低低,像是趴在地上的綠色毛毛蟲,最高的超過兩公尺,採茶時還得爬梯子。陳麗美說,這裡的青心烏龍是抗寒變異種,撐過霜雪,帶有特殊香氣,取名為「雪烏龍」。
松露茶園的「雪烏龍」。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陳麗美的父親陳金地,是第一位來到梨山的平地人,當年政府就地安置開路榮民,在民國58年推動濫墾地清理辦法,部分榮民以竹林保育員身分,向林務局租地造林。一位榮民葉世德,承租了大禹嶺105K,5.3公頃的林地,因年邁交由陳金地耕作,原本種植水蜜桃與蘋果,後來在蔣中正先生鼓勵下,開始種茶。
種茶獲得官方支持,於是他把部分種果樹的區域,也改種茶,還在民國62年取得水土保持證明,茶改場的專家也前來參訪,成績多次上報。陳麗美表示,民國58年農業技術還不發達,父親突破茶樹生長極限,在海拔2650公尺種出清心烏龍,是台灣高山茶之父。
突破茶樹生長極限種出清心烏龍。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但農業裡的優等生,在環保人士眼中,卻是環境殺手。早期上山拓墾的農民,創造了高山農業奇蹟,經濟誘因高,上山開墾的人越來越多,作物也從剛開始的果樹,轉成經濟價值更高的高麗菜與茶樹。森林消失,水土保持出問題,農藥化肥導致德基水庫的水質出現優養化。
密集的農墾行為嚴重影響德基水庫,民國80年,行政院核定「德基水庫集水區陡坡農用地處理方案」,預計回收310筆,坡度超過28度的出租林班地。陳金地耕作的土地就在其中。
雖然陳金地在民國74年到81年,與林務局簽訂造林租約,這份合約以造林為目的,不是為了鼓勵高山農業,訂約時既有的蘋果樹、梨樹都算是造林物種,果樹自然淘汰後不能增值,要把空間還給森林,但陳金地改種茶樹,違反規定,民國81年租約到期後,無法續約。東勢林管處林政課課長李彥興表示,除了違反租約,在德基水庫處理計畫中,陡坡超限就必須造林,陳金地不願意造林,也不願意還地,最後就進行訴訟收回。
林務局要回收德基水庫陡坡農地。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民國97年,南投地方法院三審定讞,林務局勝訴。陳麗美表示,這幾年持續上訴,除了想維護父親名譽,更希望還地後,林務局不要砍掉這些生長數十年的茶樹,因為她看見其他回收林地遭受砍大樹種小樹之後,樹苗生長狀況大都不太好。南投縣仁愛鄉榮興村長吳國寶說,砍掉再種小樹,反而造成土石流。
來到一片民國91年強制收回的林地,老天爺種的樹,適應力好,天然下種的二葉松已經長到二層樓高,但林務局的造林,卻沒這麼好的成績,有的區域只剩竹竿,造林的樹苗夭折,有些小樹雖然活著,卻顯得嬴弱。
林務局造林成效不佳。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趕在林務局強制執行還地之前,陳麗美向南投縣文化局提出文化景觀申請,希望保留茶園,作為中橫發展歷程的見證。並且在10月25日舉行公聽會,表示願意把這片茶園捐給政府,作為教育、文化之用。
文化局因為茶園進入文資審查,發函要求東勢林管處暫緩強制執行。陳麗美也向南投地院提出暫緩執行訴求,但被法院駁回。
11月5日,林務局依法執行。鏈鋸聲響起,茶樹一棵棵倒下。最高海拔的雪烏龍,走入歷史。為何不能任由茶樹生長,讓大自然慢慢復甦?
最高海拔的雪烏龍,走入歷史。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就生態與水土保持的觀點,放任自然演替比較好,因為砍掉茶樹再補種小樹的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東勢林管處林政課課長 李彥興表示,茶樹是密植的,必須梳開,其他樹種才進得來。這些茶樹第一階段就是將側枝去除,保留30公分樹幹,維持生機與水保功能,之後引入不同的造林木進來,目前規劃有狹葉高山櫟、雲杉、扁柏、森氏櫟、錐果櫟,這些適合當地的樹種,加速森林生態復原。
林務局擔憂後續管理問題,採用急剷急造的手段,是否真能加速森林恢復,或是反而影響水土保持,需要時間來驗證。
砍除茶樹持續進行,怪手拆除茶園工寮時,發現一些農藥。東勢林管處林政課課長李彥興表示,茶樹需要一些氮素或殺草劑來經營,這些會造成土壤的酸化,酸化後又要加石灰下去中和,若農耕行為繼續,這些東西會一直存在我們的土地上。收回土地才能從化學藥劑中解放。
11月17號,東勢林管處人員執行砍除時,陳麗美拿出空氣槍,對著工作人員開了五槍,傷及一位巡山員,林管處的兩輛公務車,輪胎也都被尖銳物刺破。陳麗美被以妨害公務、恐嚇等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
民國58年的濫墾地清理辦法,租約目的是造林,卻演變成獲利豐厚的高山農業, 將近五十年過去,出租地沒有一處大樹成林。林務局預計收回310筆377公頃,目前收回280筆336公頃,將近九成。
當年,政府將農民帶上山,開展高山農業,卻留下坡地安全與水源污染惡果,德基水庫集水區中,還有退輔會的福壽山農場與原住民保留地,同樣密集使用農藥化肥。而因為高山茶風行,清境翠峰一帶、阿里山等地,也都布滿了茶園,這些地方從前都是森林。
當國土復育遇上高山經濟,退耕還林,不能再等。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森林生成需要百年,當國土復育遇上高山經濟,退耕還林,不能再等。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解放2650】
11/23(一) 22:00首播
11/28(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年年節能減碳 成效為何不臧? 原因:少了公民參與
http://goo.gl/ACs28D

年年節能減碳 成效為何不臧? 原因:少了公民參與

文字大小
 4  1 Share1 
 
 
作者: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與產業部主任)
 
地球公民基金會加入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並召開記者會。攝影:陳旻君
行政院今年4月提出總預算30億的「智慧節電計畫」,透過經費補助,要求縣市政府自訂並執行地方節電計畫,目標設定在本島民生、機關、服務業用電節省2%。然而,這突來的經費卻讓不少縣市苦不堪言,因為中央宛如撒錢辦一場大型節電競賽,但整個計畫時程卻太趕(4月公布、6月提地方計畫,明年4月就結案),地方政府根本無法提出一個因地制宜的計畫,最後恐怕淪於亂花錢或花不完錢的亂象。
事實上,能源局與台電每年都推出節電計畫,例如節能減碳、四省方案、全民節電計畫,但是,全台總用電量仍然逐年增加,似乎這些節電計畫都成效不佳。有人說那是因為民眾缺乏意識、行為改變不易,但這種推論未免過於片面。綜觀歷年與今年的節電計畫,多半不脫舉辦鄰里競賽、宣導、稽查、更換省電裝置……試問,這種連年重複、消化預算、缺乏創意的活動,能感動、帶動多少民眾意識的改變?又,靠這種活動就能解決關鍵的能源浪費嗎?如果沒有站在整體能源規劃與管理的高度,來盤點、擘劃整個國家或城市的能源使用計畫,只是蒙著頭搞節能比賽,成效不佳真的是剛好而已。
受到韓國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的啟發,台灣民間社團體認到能源計畫成功的要件,在於民眾參與機制的設計,能否捲動民間能量,變成一場社會動員。不過,所謂「民眾參與」並非只是讓民眾來配合活動,或是開個網站讓民眾上去留言或申訴,而是還要讓民間力量能實質參與到能源計畫的擬定與執行。鑒於能源的使用含括交通、建築、工業、住商,與各階層領域的人息息相關,因此要能設計出符合社會需求、能吸引各界投入的能源政策或計畫,必須納入民間、業界、學界的力量。這種公共政策擬定的模式,挑戰的是台灣行政部門習慣的工作模式,與對民主社會的想像。
首爾公民參與能源轉型架構圖。圖片來源:地球公民
今年7月14日,各縣市關心能源轉型的民間社團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召開記者會,針對各縣市智慧節電計畫提出五大評比項目與兩個加分項目,做為各縣市政府修正節電計畫的參考,以及與民間團體協力合作之指引,期望藉此督促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全國與各縣市節能計劃,打下能源轉型的基礎。評比項目如下:
  1. 成立納入民間社會力的能源委員會。
  2. 推動地方能源自治條例。
  3. 設計能捲動民間資源之政策機制。
  4. 掌握地方能源使用狀況。
  5. 行政資源投入的多寡。
  6. 加分項目:抑制尖峰用電的成效、促進其他公益性。
儘管民間已指出成功的要素,真正的關鍵仍然是主政者有沒有決心。而決心是什麼?不是開支票、喊口號,必須拿出真正的行動出來。就地方政府來說,真正的行動就是設定明確的能源目標,由首長出面主持具有實質任務與權力且納入民間力量的能源委員會,推出因地制宜的能源自治條例與政策。掌握能源資訊與權力的官方只要願意採取實質作為,自然能吸引包含NGO、學界、業界及市民的投入,進而開創出能源民主運動;反之,若主政者不是玩真的,只想消費議題、騙取選票,那就會失去政府的誠信,民間自然也沒有參與的意願了。
行政院智慧節電計畫奢望透過公民提節電方案、鍵盤監督來帶動社會節電風潮,不僅過於天真,更扭曲能源民主中公民參與的意涵。能源改革的趨勢已從集中生產轉向分散式能源,從無限供應的消耗模式轉向節約與高效率利用的管理模式,因此,突破傳統能源決策框框,開創官民合作與監督平台,實踐真正的公民參與,才是帶動能源改革關鍵的一步,這也考驗著各縣市主政者的智慧、能力和決心。

聯合報
5年種樹10公里 保護山林和路人
http://goo.gl/CS8RyX

5年種樹10公里 保護山林和路人

2015-11-23 07:55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五峰報導

  • 田素香5年來種下超過10公里長的楓樹,希望保護用路人安全,也讓山林保育更扎根。 記者葉建宏/攝影

    分享
    她5年種下10公里長的樹,只為保護山林和用路人。家住在新竹縣竹北市的田素香,擔心五峰鄉桃山村清石道路旁沒有柵欄,用路人不慎就會跌入山谷,5年來號召部落原住民一同加入種樹行列,如今桃山村往霞喀羅超過10公里路程,每7步就可見一棵逐漸長大的楓香、櫸木及青楓,美景背後藏了美麗人心。
    田素香原本從事幼兒教育工作,退休後到五峰鄉桃山村過山林生活,5年前她見桃山村清石道路邊沒有任何柵欄,用路人經過時相當危險,開始向新竹縣政府申請楓香、櫸木及青楓樹苗沿路栽種,她更主動向周遭住戶發送樹苗,傳達種樹理念,更號召當地原住民加入種樹行列,至今已超過十餘人加入。
    當地居民蘇雲秀表示,一開始加入種樹行列原以為很輕鬆,結果發現清石道路竹子遍布,莖多往路面攀長,路邊土質相當硬,必須挖很久才能將樹苗種入,一天下來根本種不到幾棵,吃力不討好,田素香能堅持5年不放棄,真的很難得。
    也一起種樹的謝享指出,清石道路路況一直非常糟糕,多次遭風災摧毀,影響當地用路人安全,雖然現在種樹不能立即改善,但是樹長大後,不僅能將地面抓牢,維護水土保持,,更可以保護未來子女居住安全。
    「每7步種一棵樹,綿延超過10公里」看著逐漸長大的青楓樹,田素香欣慰說,這些樹長大後不僅能保護用路人,更能保育當地的水土保持。雖然她不是土生土長的桃山村人,但這些年來已把桃山村視為自己的家,種樹也是希望向下一代傳達「愛土地」的觀念。
    種樹過程中,田素香發現不少當地農友農產品銷路、收入常面臨問題,每次她下山返回竹北家鄉時,便幫當地農友把高山菜等作物,拿到竹北市場賣,所有收入都歸農友,她不居功,笑說「我愛這片土地、當地人,做這些事是應該的。」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自由時報
    改造街景 市府優先移植危險黑板樹
    http://goo.gl/yZRvk9

    〈中部〉改造街景 市府優先移植危險黑板樹

    2015-11-22

    議員:黑板樹嚴重破壞路面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黑板樹破壞路面、行道樹與電纜線糾纏不清等問題,影響行人和機車騎士安全,長期備受各界詬病。市議員曾朝榮批評前市府能力不足,造成台中的環境每況愈下,要求新市府亡羊補牢,讓市民有感。市府表示,將移除有公共危險疑慮的黑板樹,並搭配人行道作整體規劃。
    • 黑板樹樹根隆起會造成路面凹凸不平,影響通行安全,市議員曾朝榮要求市府儘速處理。 (記者黃鐘山攝)
      黑板樹樹根隆起會造成路面凹凸不平,影響通行安全,市議員曾朝榮要求市府儘速處理。 (記者黃鐘山攝)
    曾朝榮說,黑板樹原產於高溫多濕的南亞一帶,日本人於一九四三年引入台灣,因為生長快速,且易種植、少蟲害,十年就可長到廿五至卅公尺,成為行道樹熱門選擇。台中市於一九八八年選為「市樹」,但抗病性差,易被白蟻入侵腐蝕,樹花會飄絮導致過敏、開花期有特殊氣味,屢遭民眾詬病。
    曾朝榮指出,黑板樹是板根植物,長大後巨大板根會破壞人行道、水溝、路面等,甚至伸張到路面後凸出,影響行人、機車騎士安全,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市府應配合路面或人行道改善工程,有計畫排定順序,優先處理有急迫性及危險的行道樹。

    行道樹與電纜線糾纏 潛藏危機

    曾朝榮強調,長久以來因前市府能力不足,缺乏整合能力,讓台中的環境每況愈下。例如北屯區軍功路一段,電線桿與行道樹平行,電纜線與行道樹糾纏不清,行道樹常遭受不當的濫剪,造成行道樹衰敗與死亡,每當颱風來襲,常發生倒塌危害公共安全,市民深受其擾。

    市府:已取得土地移植黑板樹

    建設局長黃玉霖說,全市目前有一萬七千多棵黑板樹,其中八千多棵種在人行道等硬舖面,市府處理方式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將患有褐根病的樹木移除,如果是二米以上的人行道會進行補植;第二階段將可以存活的黑板樹進行移補植,目前已取得高速公路、交流道底下約廿五公頃土地可供黑板樹移植生長。
    黃玉霖表示,未來將以街廓為原則,移除有公共危險疑慮的人行道黑板樹,並搭配人行道作整體規劃,原則上寬度二公尺以下人行道不再種植大型喬木,並以帶狀樹穴改植小喬木或大灌木;寬度二公尺以上則依照棲地環境及氣候條件,換植台灣原生樹種,改造台中市街道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