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種樹抵空污」

今天的新聞讓我們最緊張的事情是「種樹抵空污」,守護神岡聯盟的小編說已經有農民想要把荔枝樹砍掉再給科技公司承包土地來「種樹抵空污」。
天啊!我們過去已經看過很多砍森林蓋樹木銀行,砍森林造林的惡劣行徑,沒有想到科技大廠造成空氣污染之後的贖罪券竟然走樣。
救郎喔!
其實現在還有一件事情是讓人手尾腳尾冷嘰嘰,就是各縣市正在進行區域計畫,這個計劃做下去多少良田美池森林都要淪陷,不知道其他縣市有沒有人在關係,老編比較熟悉的中彰地區環保團體都非常非常的緊張戒備。
中石化污染的事情雖然判決拿出一億多元出來解決,問題是還是可以上訴,在台灣往往是有錢有權的人都是無罪的,任何一個人污染環境造成多大的傷害都是無罪的,企業體如果污染環境可以對企業主處以嚴厲的徒刑,那問題可以很快解決,但是立法委員袒護包庇怠惰,污染的問題在國會立委沒有公民壓力的情況底下會繼續包庇,何時我們能夠讓民眾覺醒團結對抗,那真的是一個遙遠的夢了。
我們這樣的努力,卻不知道是不是方法不對,還是很難改變些什麼。
請給我們加油打氣吧~~
~~~~~~~~~~~~~~
小額捐款護樹帳號:
http://ppt.cc/9dot2
捐電子發票護樹愛心碼:59424
~~~~~~~~~~~~~~
社團法人台灣護樹協會
國泰世華銀行五權分行(代碼013)
帳號:050-035004448
~~~~~~~~~~~~~~
2015.12.7~2015.12.8 護樹環境新聞整理:
公視新聞
巴黎氣候峰會 我方透過管道積極結盟
http://goo.gl/IUhqLX

巴黎氣候峰會 我方透過管道積極結盟

晚間新聞
2015-12-07

法國巴黎氣候峰會這星期要進入最後的討論階段,希望在本周五就有具體結論,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也透過管道與各國結盟,成立「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夥伴」,而與會的菲律賓環境部長表示,要投入調適氣候變遷的工作很龐大,需要的資金幾乎是無底洞。

來自法國、美國、還有菲律賓、台灣、印尼等國,橫跨歐洲、美洲到亞洲的代表與官員齊聚一堂,選在氣候峰會正在舉行的巴黎,成立「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夥伴」,結盟來對抗氣候變遷。與會的菲律賓環境部長亞柯斯塔直言,菲律賓的碳排放佔全球不到0.031%,卻年年遭受異常氣候無情摧殘,若要調適因應,需要投入的資金恐怕是無底洞。

==菲律賓環境部長亞 柯斯塔==
島嶼國家需要更多
海岸防禦(建設)
或是確保用水 能源
還有食物的安全
所有事都要做 你需要資源啊

菲國強調,等待全球減碳,把升溫控制在攝氏兩度 根本緩不濟急,面對暴雨成災 已成常態,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降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傷。而這次親自領軍前進巴黎的環保署長魏國彥強調,台灣提出高標準的減碳目標,就是希望貢獻心力,儘管端出數字、展現決心,但具體做法則尚未出爐。

==環保署長 魏國彥==
能源的相關配套
其實跟溫室氣體減量法
以及我們的國家自主貢獻的路徑
其實息息相關的
不過關於這個部分
我們國家還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打破由環保署副署長率團前往的慣例,改由署長魏國彥親自出席,以NGO觀察員身分與會,是否會引發中國不滿打壓,魏署長說沒感受到,但他呼籲大會能更具包容性,讓台灣這種非聯合國會員所做的努力,也能被認可。

記者林靜梅 陳慶鍾 法國巴黎報導
安順廠汙染案 經部.中石化判賠1.6億
http://goo.gl/XrgR3J

安順廠汙染案 經部.中石化判賠1.6億

暗時新聞
2015-12-07
創下全國最大宗戴奧辛汙染國賠的中石化安順廠汙染案,320多位受害居民集體求償3億5千多萬,歷經7年審理,台南地院今天下午判決經濟部、中石化應賠償1億6000多萬

台南市安南區中石化安順廠汙染,造成附近鹿耳、顯宮里和四草等地,水域農田戴奧辛含量超標,附近居民罹患糖尿病、癌症比例上升,受害居民集體向中石化、經濟部求償3億5千多萬,歷經7年審理,台南地院下午判決經濟部、中石化應賠償320多名原告1億6000多萬元

==中石化汙染自救會長 林吉進==
當然1億6千多萬
沒有達到我們的理想
但是我們要尊重這些原告
所以我們要跟律師團和原告
做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而長年陪伴受害居民打官司的教授黃煥彰也表示,這個判決其實就證明,民國71年之前,中石化原本的股權就在政府身上,所以不管是中石化、中油、或是省政府才是真正的汙染行為人,因此希望政府可以出面道歉,還給居民一個公平正義

==學者 黃煥彰==
既然這個判決已經證實說
政府有明顯的缺失
我們希望總統能夠出面正式道歉
另外也希望盡速完成
中石化的汙染整治
還大地 還當地居民
有一個健康的環境

對此判決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團也表示,雖然賠償金額不如預期,但已經明白揭示安順廠確有汙染情事,律師團會收到判決書了解內容之後,再和居民研議是否提起上訴事宜

記者 溫正衡台南報導

環資中心
中國首屆海洋公益論壇 激盪保育火花
http://goo.gl/CzV6zU

中國首屆海洋公益論壇 激盪保育火花

文字大小
 72  1 Share1 
 
 
本報2015年12月8日中國,海南訊,林育朱報導
中國首屆海洋公益論壇於3日~4日在海南島海口市舉行,共有100多名來自中國研究單位、政府機關和非營利組織的成員參與,最後在與會者一同簽署海洋公益組織協作倡議書後順利落幕。
中國首屆海洋公益論壇,簽署了海洋公益組織協作倡議書。攝影:林育朱。

嚴重程度不亞於霧霾 海洋問題應受關注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簡稱上海仁渡)以網路搜尋的方式調查,發現中國關切海洋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僅有92家,而合一綠學院更一進步透過問卷發放,研究這類組織的特性,發現多半成立時間短、規模小、專業度有待提升,且資金來源單一和不足,然而中國海洋環境卻又面對龐大威脅,急需更多海洋類非營利組織成立或投入,並且強化自身的核心目標,以及成立聯盟進行資源分享以避免資源重複投入。
因而上海仁渡聯合海南智漁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舉辦此次海洋公益論壇,讓中國海洋非營利組織可互相交流借鏡,激盪出更多海洋保育工作的火花。
論壇開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以幾十年研究海洋的經驗,為與會群眾統整中國海洋和海岸所面臨的威脅。蘇紀蘭原為海洋物理學者,在因緣際會下開始關注海洋生態的變遷。
沿海生態崩壞 海草床重要棲地缺乏研究
他提及,中國沿海地區為整個國家帶來62%的GDP,然而這也致使中國濱海生態大規模滅絕。濱海生態——鹽沼、海草床和紅樹林等——具有很高的碳匯能力,且生產力強、能有效淨化海水,而近年來因為中國大規模填海造陸、水產養殖、水質優養化、過度捕撈等因素,致使這些生態服務功能極佳的棲地消失或被破壞。
東沙海草床(孫筱雲提供)
東沙海草。圖片提供:孫筱雲
而另一個困境就是,媒體相對較為關注紅樹林和珊瑚礁生態,然而中國主要濱海生態類型卻是岩礁、潮灘、潮沼(Coastal Swamp)和海草床,尤其海草床是溫帶水域中很重要且生物多樣性高的生態系,然而中國社會對於海草床普遍認知不足,例如,渤海是著名的漁業搖籃,然而社會卻沒有認識到渤海海底下廣大的海草床棲地,在國內連相關的學術研究都相當缺乏。他期待中國的非營利組織能夠協助推動社會意識,像關切霧霾那樣關注中國近海生態問題。
溫帶海域的「珊瑚礁」 牡蠣礁大片消失
中國首屆海洋公益論壇,簽署了海洋公益組織協作倡議書。攝影:林育朱。
除了海草床以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全為民認為牡蠣礁的生態價值也值得珍視。
牡蠣礁的生物多樣性高就好比溫帶海域的「珊瑚礁」,提供魚類棲息和避敵空間,涵養周遭海域的漁業資源,牡蠣的濾水效率高,因此有極佳的改善水質能力。全為民認為以往中國沿海應該都有大片牡蠣礁,但在環境污染、棲地破壞下大面積消失。也因此政府開始規劃在長江口和江蘇海門島蠣岈山兩個海域透過人工移植或幼苗放流方式進行復育。復育區和對照區相較,不論是生物密度、生物量、物種豐度都有顯著成長。
全為民認為以廢棄牡蠣殼為基質復育牡蠣礁,使其成本相較復育其他生態系來得低,且可提供的生態服務多元,又可使漁業資源增殖,如今中國面臨水質優養化、赤潮頻仍、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復育牡蠣礁不失為一個良方,只是亟需克服泥沙淤積對於牡蠣礁的威脅。
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蓋廣生則表示,如今中央政府開始有環境保護的觀念和政策,如何具體落實到地方政府是難題,而教育是首要需進行的工作。近幾年政府有計畫協助學校設置「海洋書架」或「海洋圖書館」,並在全國18個省分,60間中小學開花結果,他也期許中國非營利組織可以協助政府,實事求是、基於科學根據地,廣為宣傳中國海洋保育的問題,進而提高民眾的海洋生態意識。
 lsgcp(CC BY 2.0) Florida Sea Grant(CC BY-NC-ND 2.0)
美國海岸的牡蠣礁。圖片來源: lsgcp(CC BY 2.0)美國海岸的牡蠣礁。圖片來源:Florida Sea Grant(CC BY-NC-ND 2.0)
「小海變死海」 中國非營利組織面對挑戰
中國沿海岸生態急速崩壞,對中國海洋非營利組織的保育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海南萬寧和樂蟹保育中心的辜迅翔向與會人士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推廣生態養殖嘗試恢復海南小海的生機。之所以稱為小海,是因為面積高達49平方公里,是中國亞熱帶地區第一大天然潟湖,曾是海南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濱海地區,萬寧市有60%的城鎮依小海而居。
小海因為太陽河的注入帶來豐富營養鹽,是沿近村落重要的漁場,粗估以前可能有高達1000多艘小船在此捕撈。然而周圍的海岸逐漸開發成為對蝦養殖場,砍伐了許多紅樹林,致使洪泛頻率增加,政府因此有計畫將太陽河改道,致使小海的水體交換效率大幅下降,加上水產養殖排出的污泥、廢水,加劇水質的惡化,「小海變死海」,辜迅翔如此表示,這種惡劣環境連帶牽連到漁業資源,如今維持傳統漁撈的船隻剩不到20艘。辜迅翔和幾個返鄉青年為了恢復小海往昔生機,以及復育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樂蟹,選擇用推行生態養殖的方式,嘗試尋求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對蝦養殖是高污染且低效益的養殖模式,辜迅翔和幾個夥伴發展生態養殖手冊,和漁民合作進行和樂蟹生態養殖,透過多生態區位、低密度混養,不僅復育了紅樹林,淨化了水質,增加了池塘的生態價值,收入也相較傳統對蝦養殖提高20-30%。此外,他們也帶民眾到養殖現場,讓消費者和養殖戶產生互動,並實際瞭解養殖業的對環境的危害,連帶促進周邊消費和旅遊。他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小海恢復成往昔的模樣,如今也和政府協商,希望可以適度打開太陽河通往小海的閘口,讓河水注入改善小海的水質狀況。
中國非營利組織不僅面臨資源短缺,也面臨人才不足。針對海洋非營利組織人力短缺,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秘書長孟佳燁以成立學校志願性社團的方式,預先培力學生成為未來的非營利組織正職工作者為解決方案之一。目前藍絲帶在全國有27個學生社團,每年進行400-500場海洋保育活動,動員5000人次的志工,內容涵蓋淨灘和科普教育等。經由學生社團的方式,不僅使非營利組織可以用更少人力、較低的成本,完成更多的事情,而學生如果在校期間都積極參與社團事務,等同預先的人事訓練,減少組織花費在聘用新近人員上的成本和時間。
台灣代表分享海廢監測成果
根據學者的估算,中國每年有500萬噸垃圾進入海裡,因此他們也開始關切海洋廢棄物議題。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開始於每年8月底到10月初定期監測,在江蘇、浙江和福建3個省分設置16個監測站,記錄海灘、海面漂浮和海下垃圾。而上海仁渡也串連全國11個團體,在12個地點進行每2個月一次的科研淨灘,並預計在明年(2016)年產出研究報告。而台灣也有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代表前往分享台灣環保團體面臨海洋廢棄物的策略,包含定期公布數據、相關環境教育教材教案發展等。
由於中國非營利組織至今仍受到政府的諸多箝制,例如:以往《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非營利組織成立需先有政府機關背書才能登記,如今雖逐漸放寬,卻僅開放四個類別關乎社會福利、人體健康、衛生的非營利組織可豁免,但是關懷環境或野生物的組織仍難以登記成合法組織。
非營利組織受到的許多限制,使他們的角色多是配合政府政策進行宣導和教育大眾,或是將建言提供政府,由政府由上而下治理;相較於台灣環保團體監督和抗衡政府的路線,非營利組織持續的倡導公民社會、公民力量,由下而上嘗試改變政府的路線迥然不同。
然而如今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之下,不論是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工業發展等,莫不是加速中國沿岸或沿海生態的滅絕,中國的動靜之間,也對周邊國家都帶來莫大影響,例如台灣金門馬祖海岸遍布中國海漂垃圾、中國拖網漁船越界台灣海域捕撈造成生態浩劫等。中國海洋非營利組織如何在有時間壓力下,以柔性訴求路線保全中國海岸或海洋生機,值得令人關注。

【COP21連線】最後一週密談 環團盼強化「巴黎草案」
http://goo.gl/D1yyMG

【COP21連線】最後一週密談 環團盼強化「巴黎草案」

文字大小
 33  2 Share2 
 
 
本報2015年12月8日巴黎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吳郁娟報導
經過各國談派代表一週漫長的討論之後,「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別工作小組 (ADP)」修正文稿終於在法國時間12月5日出爐,暫稱為巴黎草案(Draft Paris Outcome),本週將送交高階部長級會議進行第二階段審議,並於本週末敲定協議。
巴黎氣候大會即將進入第二階段,「這意味著各國部長僅剩幾天的時間,決定我們是否將往升溫將近3°C的氣候災難邁進。」國際非政府組織基督教援助協會 (Christian Aid) 資深氣候變遷顧問莫漢德·阿多 (Mohamed Adow) 表示。
由左至右:阿多、凱撒、莎菲亞
由左至右:阿多、凱撒、莎菲亞。攝影:賴慧玲
環團評氣候大會一週表現:光有INDC還不夠
全球環保團體聯合組織「國際氣候行動網絡 」(Climate Action Network)於昨(7)日例行記者會上評論過去一週的談判成績表現,呼籲各國強化減緩、調適和氣候融資的五年循環增強機制,並明定長遠而清晰的減碳目標,提高資金挹助開發中家開發減緩和調適能力。
根據之前全球智庫氣候行動追蹤 (Climate Action Tracker) 的分析,各國提交的國家自主減碳預期貢獻 (INDC) 仍將讓本世紀末氣候升溫至2.7°C上下 (範圍2.2至3.4°C)。聯合國綜合分析報告也預估在2030年,即便所有無條件和有條件INDC 都能確實落實,全球距離升溫2°C的安全範圍仍將有高達12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巨大落差。
「光靠現有的INDC 是不夠的。」阿多直言。他呼籲各國在協議中針對 INDC 建置強而有力的監管、報告和審核機制 (Monitoring, reporting ad Verification,簡稱MRV),並且在將來持續推出強度更高的減碳目標。
然而,儘管各國談派代表皆同意未來應該審核各國的INDC 成果,但過去一週卻遲疑不將「持續增強減碳目標」一事納入協議草案。
督促各國減碳進度 應設五年審核機制
德國綠色和平(Greenpeace Germany)氣候與森林專家馬丁·凱撒 (Martin Kaiser) 援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昨日稍早的談話,也認為協議中應設定健全的五年審核機制,並認為應該於2018年、2019年即進行初步審核,以督促各國及時修正行動,落實2020年的減碳進度。他特別點名歐盟不應躲在15年的減碳目標之下,避談如何在協議之中納入5年MRV 循環機制。
此外,他批評協議草案在長期減碳目標的文字上過於曖昧混淆。例如「氣候中立 」(climate neutrality)意義不明、「去碳化 」(decarbonization)內容不清、「在本世紀中」(over the course of this century)的時程範圍,既可以是今年也可以是2099年,太過空泛。
「設定明確的長期減碳目標非常重要,一來許多企業已私下直言,唯有巴黎氣候協議釋放出明確的政策訊號,他們才願意放手一搏;二來我們需要長期的決心、具有雄心的MRV機制和氣候融資支持,才能將升溫控制在1.5°C之下。」
升溫1.5°C呼聲漸起 煤炭補貼卻仍持續
目前,43個最低度發展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一致呼籲將升溫控制目標強化到1.5°C,並在2050 年達成100% 再生能源轉型,但是這個主張尚未獲得所有排碳大國的支持。
法國總統歐蘭德曾經表示「如果可能的話 (if possible)」,應將升溫目標改至1.5°C。德國官方也公開支持1.5°C的目標,但該國國內目前仍對煤炭進行補貼,使其態度顯得矛盾。印度首席談判官日前曾對媒體表示印度願意支持1.5°C目標,但前提是富裕國家能夠為此進行基進的減碳行動。
國際氣後行動網絡今日在會場內擺出行動藝術,邀請路人決定要走2度C以下的綠色永續到路,還是3度C的現行路徑。
國際氣候行動網絡在會場內擺出行動藝術,邀請路人決定要走2°C以下的綠色永續到路,還是3°C的現行路徑。攝影:賴慧玲
談錢傷感情? 氣候融資未有共識
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融資上的對立態勢依然尖銳。樂施會國際總部 (Oxfam International) 宣傳主任席琳·莎菲亞 (Celine Charveriat) 認為,目前的協議草案還需特別強化氣候融資的面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落實減碳潛力與提升調適能力。然而,目前富裕國家仍不願針對2020年前 (pre-2020) 的資金援助提供明確的承諾。
她特別點名歐盟在氣候融資的不倒退機制 (ratchet mechanism,亦即持續加碼) 上的立場可議。和美國一樣,歐盟願意考慮支持氣候融資的不倒退機制,但歐盟的前提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必須以法律明定提供氣候援助基金。「這一點在政治現實上幾乎是不可能的」。莎菲亞認為,這樣嚴苛的條件等於是讓不倒退機制的協商破局。
不過她也略帶樂觀地指出,和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相比,巴黎氣候大會可以明顯感覺到企業界(化石燃料企業除外) 和公民社會在氣候行動上的蓬勃動能。
但是,「不至於更糟,還不夠好 (Better than worse is not good)。」 她強調。
COP21 期間在巴黎街頭展出的藝術作品:鯨魚
COP21 期間在巴黎街頭展出的藝術作品:鯨魚。攝影:吳郁娟。COP21 期間在巴黎街頭展出的藝術作品:棕熊。攝影:吳郁娟。
謹記曼德拉精神 大會主席籲把握時間
COP大會將為巴黎草案設置巴黎委員會,由大會主席與多國部長組成,並將這份草案依近似的條文分為四組,由不同國家部長級以上代表擔任小組召集人,於法國時間6日下午4時啟動最後磋商程序。各小組必須在每日下午7點之前,將當天小組進程,各締約方、各集團繳交的文件(text)彙整給委員會,由委員會審定後,上傳到公約官網,讓所有與會者下載。
法國外長兼大會主席法畢斯(Laurent Fabius)也呼籲談判代表務必在12月10日完成協商,勿延宕到11日,因公約秘書處還需要通過法律程序並翻譯成六種聯合國語言,這約需要近一天的時間,才能讓巴黎協議在11日週五晚上達成,並順利閉幕。
法畢斯說,從2012年於南非德班舉行的COP17到今年在巴黎的COP21,四年來終於收到了這份草案,表示大家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共識。他特別提到,12月5日是南非人權鬥士曼德拉的逝世紀念日,呼籲齊聚巴黎的各國代表謹記曼德拉為人權奉獻的精神,為後代捍衛生存權,把握最後五天的時間完成協議。
最後一週 檯面下磋商緊鑼密鼓進行
巴黎氣候大會主辦方有備而來,特意將兩週的會議行程,整體加快一至二天,連例行性的高階部長談話都提前到第二週的第一天進行(過去通常在會議結束倒數三天舉行)。
今(8日)談判會議區人明顯變少,公開的會議行程不多,但不代表與會者都去巴黎市區閒逛了,其實有數不清的非正式會談,正在密集進行中;集團與集團、國與國之間、談判代表之間,數不清的文件在會議桌後流動,等著提交給巴黎委員會。
同一時間,高階部長談話也在進行。各國代表團都在分合競擊,合縱連橫,往巴黎協議的最後一哩路邁進。巴黎氣候協議是成是敗,就看接下來幾日各國部長們是否能加把勁,在各種國內與國際政治現實中,協商出一條真正指向永續發展的道路。
※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同步刊登、CNEX紀實頻道合作刊登
【相關文章】

【COP21連線】公民社會參與氣候變遷問題契機 台日韓COP21經驗交流
http://goo.gl/ii8Kir

【COP21連線】公民社會參與氣候變遷問題契機 台日韓COP21經驗交流

文字大小
 78  1 Share1 
 
 
本報2015年12月7日巴黎訊,特約記者林綉娟報導
本次氣候大會中四處可見公民團體的能量,有多場周邊會議著重討論公民社會參與,12月5日下午在會場公民區,由台日韓的各界代表,分別由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及跨國合作及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談公民參與氣候變遷問題的角色與機會。會議由擔任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理事長的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主持。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主持周邊會議。攝影:林綉娟。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主持周邊會議。攝影:林綉娟。

以綠建築為策略因應氣候變遷

以非營利機構的角度出發,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在會中分析台灣的排碳問題與台達電的綠建築策略,台灣每年付出6億美金的化石燃料補貼,相當每人每年須支付24.3美元。該基金會的策略是由代表全球51%電力消耗的建築部門下手,目前全球有9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是與建築物有關,而城市居民九成以上時間都花在室內。張楊乾舉了那瑪夏小學為例,該基金會於2009年興建的建築到現在降低了73%用電,目前已經達到零碳建築的水準。
氣候行動網絡:串連全球公民組織
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CAN)的網絡發展主任希克森(Emily Hickson)則討論了東亞公民社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串聯策略。她表示,公民組織串聯而成的國際網絡能集結的影響力相當可觀。在東亞區域,日本跟中國CAN分別有各自的國內非政府組織網絡,區域串連的一部分力道展現於蒐集跟運用龐大資訊的能力。希克森表示,CAN每天在氣候大會現場頒發今日化石能源獎,嘲諷與凸顯反對脫碳政策的擁油者,還有CAN發動倡議影響各國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也是一例。此外,她也在跨區域倡議中觀察到參與組織的多元特質,像是婦女團體或青年團體等,因此希望依賴多元的面貌來定義公民社會在氣候議題扮演的角色,還有組織之間如何協調。
韓國公民動員推出氣候變遷草案
韓國是全球第七大碳排放國,國際智庫評估認定韓國訂出2020年的減排目標野心不足,因為有11.3%的減碳目標預計將由國際市場交易機制達成。帶領南韓氣候變遷行動機構(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Action, ICCA)的Ahn Byungok博士,介紹南韓公民團體長期以拓展再生能源可能性跟參與形塑能源政策的策略。例如今年全國發起行動回應韓國六月推出的INDC,以確保能納入公民社會的意見。公民團體甚至在今年推出新氣候變遷法案(New Climate Change Act),發動街頭連署跟藝人支持,目前已有62位國會議員支持該法案。
日本氣候行動網絡:放眼東亞區域結盟
日本氣候行動網絡(CAN-Japan)主席平田仁子特別強調東亞公民團體區域合作的潛力,平田解釋,日本氣候行動網絡自COP2就開始參與。在日本京都的氣候大會大幅動員了公民社會。平田表示,在日本所有的核電廠在核災之後關閉的決定,提高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甚至因此達到史上最高排放量。現在企業因為電價越來越貴開始改善發電效率。平田認為接下來的發展相當關鍵,當在尋求避免運作核電廠的同時,也該關注政府跟企業是否轉向燃煤?日本跟台灣地緣接近,面臨類似社會問題,有許多經驗分享的潛力。而台日公民團體的合作會對東亞區域政府釋出強烈的訊號。
氣候行動網絡(CAN)的網絡發展主任希克森分享公民組織串聯經驗。攝影:林綉娟。
氣候行動網絡(CAN)的網絡發展主任希克森分享公民組織串聯經驗。攝影:林綉娟
台灣在地政府代表秀減碳成果
屏東縣、新北市、台北市政府、中央氣象局代表亦出席討論,針對公民社會跟將過渡永續農藥跟綠色經濟的計畫,屏東縣環保局長魯台營提出以畜牧廢棄物發展生質燃料,動員社區參與保護水源等計畫。魯台營表示,透過民眾真正參與決策過程,改變過去由上而下的委辦計畫方式。希望把公民社會納入規劃公共發包計畫的程序。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蔡玲儀提到,公民意見是推動減碳工作的基石,她也發表台北市跟捷安特合作發起U-bike計畫與跟學校合作的低碳建築成果。
以亞洲NGO的觀點出發,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的國際事務召集人邱虹儒,討論跨領域的合作,包括重新思考區域性的限制,邁向跨邊界的合作。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則介紹了台灣青年組織的動員跟經驗。台灣大學大氣系徐光蓉教授在結語時分析了台灣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台灣雖然提出了減碳計劃,但是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不能停在原地。
此次會議中可見地方政府代表熱切參與氣候大會展現成果,政府代表也呼應公民參與對氣候議題的重要性。不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下的台灣,雖缺乏正式國際談判空間,但也提出國家自訂預期貢獻,至於公部門領導者是否有野心以超越短暫選舉生命週期的格局,提出務實的2050年減排長期計畫,將考驗在位者減碳的決心與協調公私部門合作的能力。
台灣何時能邁向脫碳時代?地方政府的減碳貢獻與計畫為何?能源市場如何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台灣逐漸擺脫對化石燃料補貼的可能性?如何讓再生能源佔有一席之地?放眼2050年,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公民社會也應負起一部分責任,回答這個問題。
※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同步刊登、CNEX紀實頻道合作刊登
【相關文章】

聯合報
彰化88處空氣品質淨化區 種樹減碳
http://goo.gl/XJTc58

彰化88處空氣品質淨化區 種樹減碳

2015-12-08 02:57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 彰化PM2.5空汙嚴重,彰化縣環保局將縣內88處列為空氣品質淨化區,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達516公噸,植物還可吸取空氣中的重金屬或汙染物,全面改善空氣品質。
    「淨化空氣最好的工具是植物。」環保局長江培根表示,從民國86年起陸續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總面積102公頃,種植超過1萬棵以上植物,每年減少揚塵約51.72公噸、吸收二氧化碳量約516.22公噸。
    他說,空氣品質淨化區在校園、公園、廢棄公墓、廢棄用地等,主要是改善裸露地避免揚塵,前五大淨化區面積依序為彰化市茄南里中二高高架橋下裸露地綠化(近4.77公頃)、彰化縣立體育館四周植栽綠美化(3.41公頃)、埔心鄉舊館段裸露地綠化(3.3公頃)、伸港鄉台十七線道路植栽綠美化(3.31公頃)、公墓改造的秀水鄉龍騰公園(3.19公頃)。
    他說,以秀水龍騰公園為例,種植大量垂柳、落羽松、光臘樹、羅漢松等喬木及水生植物,一年可吸收約73公噸二氧化碳。
    他表示,民眾多贊成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但植栽養護不易,且人力、機具耗損極大,颱風過後的清理、補植要花費更多人力、時間與金錢,須有企業、民眾、社區的協助認養與管理。
    江培根表示,環保局每年補助設備、植栽、耗材、機具維修經費給養護空品淨化區的管理單位,並廣募企業社團認養,目前已有美利達、正新、台化、矽品、埤頭社區發展協會、草中社區發展協會等企業社團認養31處基地,一同為空氣品質努力。

    保護印尼森林 APP公布500村落新農林業計劃
    http://goo.gl/gj5xym

    保護印尼森林 APP公布500村落新農林業計劃

    2015-12-08 10:11:15 經濟日報 劉立諭

    保護印尼森林,全球十大紙業集團之一的APP亞洲漿紙(Asia Pulp &Paper,簡稱APP)本月2日公布「 500村落新農林業計劃」,承諾協助APP供應鏈周圍的500座村莊推動永續經濟發展。該計劃的目標旨在呈現經濟發展能以永續方式前進,支持而非損害印尼森林保護。

    保護印尼森林,APP亞洲漿紙公布500村落新農林業計劃 APP/提供

    分享
    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 UNFCCC締約國大會(COP21)中,APP不僅發表了森林與泥炭地保護措施的細節,隨後更公布了此一最新永續發展承諾,支持印尼政府達成於2030年前降低29%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理想。
    致力於在地社區經濟發展一直是 APP森林保護計劃重點之一,自2013年宣布「森林保護政策」後, APP已實施多個幫助社區居民發展替代生計的方案,降低了火災風險,也達成經濟發展目標,並同時保持印尼森林的完整性。APP在2014 年宣佈保護及復育印尼100萬公頃森林地表景觀,並計劃協調募集 1,000萬美金實物與財務支持印尼森林保護工作後,今年再度許下協助社區發展的承諾。APP將透過一系列農林業計畫實現承諾,包含牲畜飼養方案、永續性蔬果種植技術、林業商業技能,以開發替代生計技能,不依賴清除天然林地來做經濟發展。此計劃將有助於降低印尼現存天然林面臨的威脅,同時改善在地社區的生計。 APP新農林業計劃將會著重於帶入農、林業和職業技能的發展,以社區在地知識為基礎,跨界結合產業及學術界,引進最佳做法和適用技術。
    APP永續經營總經理Aida Greenbury表示:「COP21的主要宗旨是確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攜手共存。我們相信此一新農林業計劃能在保護印尼森林的同時,幫助社區達到經濟發展。印尼森林現今面對的問題需考量地表景觀的管理,森林中在地社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這些計劃尚在早期試驗階段,我們也將努力幫助引進和推廣與森林保護共存的永續農業技術。」

    大紀元
    巴黎氣候會議 北韓對濫伐森林宣戰
    http://goo.gl/HGQg59

    巴黎氣候會議 北韓對濫伐森林宣戰

       標籤氣候會議 , 北韓 , 氣候變遷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法國布傑7日法新電)北韓外交部長今天在法國巴黎的氣候會議上宣布,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已對濫伐森林宣戰,並允諾「積極參與」全球環保行動。
    和外界隔離的北韓出席巴黎氣候會議,是力圖草擬遏阻溫室氣體排放協議的195個與會國之一。
    北韓外交部長李洙墉(Ri Su Yong)告訴各國代表,金正恩「對濫伐森林宣戰,也已提出讓北韓山林滿布茂密樹林的大型計畫」。
    李洙墉表示,北韓打算在未來10年間完成大規模植樹計畫,來支援「藉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遷衝擊的全國性行動」。
    李洙墉也指出,北韓的「目標,是將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比1990年代少37.4%」。
    1990年代北韓碳排量隨經濟崩盤而驟降,近年來又緩步回升。

    RFI 華語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日中在環境對策上達成共識
    http://goo.gl/2NyAIQ

    日中在環境對策上達成共識

    mediaDR
    12月6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上,日本環境大臣丸川珠代與出席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每5年對溫暖化對策及減排目標進行重新評估。
    丸川大臣希望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效果氣體排出國,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上起到整合發展中國家的作用。
    在會談中,解振華對先進國家提出的每5年對溫暖化對策及減排目標進行重新評估的提案表示理解。
    丸川珠代大臣在會談後對記者們說:我想在每5年對溫室效果氣體減排目標進行重新評估這一點上,日本和中國都認識到了這個提案的必要性,我們的認識大致是一致的。
    但是在會談中,丸山大臣指出:有關溫暖化對策的責任,發展中國家和先進國家是一樣的,都是能夠承擔起達到減排目標的責任的,而解振華指出:從歷史的觀點和發展中國家的現狀看,發展中國家和先進國家在責任上是有差別,在這一點上,雙方的認識沒有達到一致。
    另據報道,日本政府12月3日表示為援助在中國進行植樹造林的民間團體向“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提供接近100億日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該舉措意在通過民間交流改善兩國關係,並計劃列入2015年度補充預算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