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關心,從了解開始...(三十二) 九芎

關心,由了解開始...(三十二)
九芎

九芎是臺灣原生樹種,早在漢人還沒來到臺灣時,原住民就知道利用九芎樹的根部和樹皮治療中毒和受傷的患者;將樹皮和葉子取下後,燃燒和蒸煮可以將苧麻染成黑、白顏色的材料;獵獲野獸後,用九芎樹幹,炭煙燻製成上等山產料理「煙燻黑肉」。漢人來到臺彎後,發現將九芎栽種在山坡地上,是一種有助於穩定山坡土石的樹木。而且插枝就可以存活。

臺灣有許多地方取名都與「九芎」有關,北部北勢溪的集水區,有一個地方叫九芎根、新竹縣的芎林鄉芎林村、新竹縣新埔鎮的九芎湖、雲林縣林內鄉的九芎國小、北宜公路的九芎林、台北縣石門鄉境內的九芎林山等、宜蘭古城因曾於城牆上廣植九芎作為木柵防禦工事,又被稱為九芎城。

九芎屬落葉喬木,樹幹是最容易辨認的部分,紅褐色的樹皮剝落後呈灰白色,樹幹光滑堅硬,另外聽說由於九芎的樹皮光滑且成片剝落, 連猴子爬上去都會滑下來,因而也稱為「猴溜樹」。夏季6~8月開花,花冠白色,花數甚多而密生枝端花為圓錐花序,頂生,花瓣有長柄,邊緣皺曲,像衣裙的花邊花絲長短不一,常看到的紫薇也有這種特性,這也千屈菜科的共同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