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一個富有的“後知後覺者”訪談錄

一個富有的“後知後覺者”訪談錄

他是個投資專家,從“吃人不吐骨頭”的投資市場退休後的人生沒有去搞加了香精的麵包而是默默的支持護樹等環保運動,支持反對淡海二期的開發,反對砍林口的樹木建世大運選手村,反對水土保持法亂修,反對李鴻源的內政部亂寫的國土區域計畫草案,他自稱不是先知,是個後知後覺者,但幸好不是個不知不覺者,我們訪問了他,他說:

在投資市場輸贏的經驗讓我學會許多,其中輸掉投資給的往往比贏還要來得多,這樣說吧,一個毀滅的過程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有很多事後回想起來才知道這些徵兆和警訊早就存在的,只是我們選擇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台灣的環境問題就是如此,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原本沈浸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努力之中,猛一抬頭看,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個人的身體健康,原來我們的環境健康也跟我的身體一樣糟糕了。(笑)

身為投資者對整個大環境是要有很敏銳的判斷力,老實說投資者是無情無義的,巨利當前,該賺的錢沒有賺,巨難來臨,該跑的時候還在留戀,這對成功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恥辱,你不要唱高調說愛台灣,要永續國土,要保護環境,要留什麼給子孫,對於財團來說,這是不切實際的,是找麻煩唱高調的,你罵死了也沒有用,在投資市場中常見的“泡沫經濟“,就是以”永遠有比我還要笨的人進廠承接“為主要的思考核心去發展起來的,從16世紀的鬱金香,台灣的達摩蘭花熱,1987年的股災,最近的2008年金融海嘯….太多這樣的案例了!擦鞋童理論永遠適用於任何一個年代。

投資界也對災難事件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比方說Sars一來不是恐慌,而是去想“商機在哪裡?”因為有災難的地方往往也有商機,比方說清潔消毒的用品,口罩,溫度計等等就熱銷,比方說一個重大事故死了很多人,葬儀社的生意一定會比平時更好,投資人永遠都在找尋商機,而你不能批評,因為有可能那個人就是你!

但是眼前的災難正在悄悄的上映當中,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不可得,我們的水質和水源都出了問題,下下來的雨淋了會禿頭不說,大地都會生病,更不要說一大堆的污染簡直慘不忍睹時,這時候最聰明的投資者應該選擇改變過去的投資思維,竭澤而漁的後果就是大家一起毀滅,而這些人應該要知道這個地球沒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去,比方說桃園這幾年炒房地產是炒得最兇悍的,我的朋友沒有念什麼書,就是知道跟著建商合作炒地皮賺錢,但是我跟他說你賺這些錢不見得有命花啊,桃園的石門水庫的問題就等著榮華大壩垮了,最後桃園人要喝水都有困難的,你們桃園又把很多平地的埤塘給填掉了,不要說農業用水,連民生用水都有困難,你的房子很快地就會不值錢。

再說到最近幾個很怪的現象,比方說水土保持法修法要解編防風林,水庫集水區,李鴻源做的國土區域計畫草案,但起來就是要讓台灣的所有地方都能夠全面開放買賣和大炒特炒,姑且不論台灣的經濟實力現在有沒有辦法去消化這麼多釋出的土地,台灣的空屋率也是空前的高,以新北市來說光是林口,淡水和三峽就有33萬間空房子,全省有140萬間空房子沒有人住,而很多還是新房子,不是舊房子,政府這時候去解編更多土地提供炒賣,是很不合理的現象。

我從這個現象當中去判斷,馬政府顯然是答應了中國某些條件才去做這些修法的,這個可以從幾個比方說我們的郵政儲金可以去投資中國的股票,中國人來台灣三年就可以拿身分證,至於投資的部分早就可以透過境外投資公司,用一些免稅群島或是香港的公司近來買大樓買土地買工廠了。

要知道馬英九開放中國人進來投資,確實有一部分的人會得到好處,比方說大家都覺得如果現在所擁有的房子可以1000萬變成2000萬會很高興,變成3000萬會更高興,但是問題是這個高興能高興多久呢?不會很久的,本來說20年就毀掉台灣,我看這個20年的數據還是太高估了,一旦主要的水源區的土地被中國人控制在手裡就好了,這個破壞的力道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的。

你問我為什麼不移民出去就好?這個問題很好,投資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很自私自利的,有人說“商人無祖國”,這個觀念不知道是誰說的,所謂的無祖國指的是“賺錢無國界”,而不是可以數典忘祖,落葉歸根這句話年輕人可能不太能明白,早年為了做生意可以提著行李箱闖天下的朋友很多,這些見多識廣的朋友一個個回台灣,就是因為那種“尋根”的感受,那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價值,再說,如果我們的心態是這樣,換個地方移民只是換個地方破壞,這世界上沒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去的,美國也好,歐洲也好,紐澳也好,他們也都有他們的環境問題的!

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建議政府把原有的土地給搞好,比方說台中市的舊市區,看起來很淒慘,台北市的舊市區也一樣,很多地方的房子老舊不堪,既然也不是古蹟,應該多做一些這些地方的重建,都更不容易,但是現有的土地和環境搞好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去毀掉像淡海二期那樣的良田美地,毀掉林口森林,這種做法是很要不得的,寫科幻小說的人說人類是走到那邊破壞到哪邊,等到沒有地可以破壞了就想移民到外太空,看起來是這樣沒有錯。最近有人在揪我去報名火星之旅,說是“保證有去無回“,但是那裡沒有氧氣,溫度50度,我就說謝謝再聯絡了,不過你問我以賺錢的角度來看去火星這個生意可不可以做,我說這不是生意,這是“詐騙”了!我做投資,不做詐騙!

好啦!聽說你們的讀者說不要寫太多字,大家如果想聽我繼續說的話就至少給我10000個讚,我再來跟大家說了。

請支持:
我愛城市森林 搶救林口森林綠地 台北市2017世大運選手村錯誤開發

南港瓶蓋工廠 Nangang Bottle Cap Factory

搶救南崁珍貴的老樹老房子

搶救宜蘭陽明附醫老樹行動聯盟

搶救華光社區老樹群





33萬間空屋,集中在林口,三峽,淡水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2140643645.html



   
評論數 10 幫助數 33055  

33萬空屋 集中林口、三峽、淡水

相關關鍵字 > 預售 , 空屋 , 林口 , 三峽 , 淡海 , 新市鎮 , 重劃區 , 建案 , 豪宅 , 投資
記者謝幸恩/新北報導
新北市空屋戶數居全台之冠,數量多達33萬戶,且集中在林口、三峽、淡水3大新市鎮,當地建案如雨後春筍,但建商在每棟豪宅外掛上「完售」的背後,卻暗藏「無人居住」的事實。
林口新市鎮的豪宅如雨後春筍,但買方多是投資客,造成空屋戶數年年增加。(謝幸恩攝)
空屋即為「空閒住宅」,指無人經常居住或未供其他用途的住宅、有第2間以上的未經常居住住宅、因工作等原因居住他處而未經常居住的住宅等。行政院主計處每10年進行1次住宅普查,根據民國99年的數據顯示,全台空屋率達到19%,換算成戶數為高達156萬戶,其中空屋數最多的是新北市33萬戶,成長幅度5%、約11萬戶。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指出,空屋多集中在三峽、林口、淡水等3大新市鎮,3地未來都有捷運路網,不少建商相中此利多因素,推出大型建案,集中成為「新市鎮」,如三峽北大特區、淡海新市鎮、林口新市鎮等。
莊孟翰說,數據公布迄今,新北市3年來空屋數雖無顯著增加,但都集中在「休閒功能」,民眾非以永久自住使用,而是度假玩樂的第2房產,目前房產市場供過於求,投資客又刻意拉抬房價,一般人負擔不起,假性需求造成「畸形」的交易型態。
對於新北市空屋問題,莊孟翰說,若試著從稅制調整、數量抵制來下修價格,新北市應有10%到15%的議價空間,但政府並無實際行動打擊惡劣投資行為,或停止政治意義的市場開放舉動,全台空屋問題仍然無解。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保住一片林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2049


熱情的非洲鼓樂,替活動炒熱氣氛,「搶救林口森林行動聯盟」舉辦音樂會,要讓當地居民知道,這裡即將進行大型開發案,這片樹林就要消失。

曾經蒼蒼鬱鬱的林口台地,政府打造新市鎮,計畫紓緩台北市的擁擠,但進駐人口一直未如預期,國宅的興建暫時停止。就這樣,部分的國宅土地閒置了四十年,紛紛都有了新面貌。

林口居民所熟悉的運動公園和棒球場,也是其中之一,十多年來,是當地居民休閒的最佳去處。有的國宅用地則是任憑大自然演替成林,成為附近居民,觀察自然生態的秘密基地。

2011年11月,台北市政府取得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主辦權,這場僅次於奧運等級的運動比賽,是國內體壇的一大盛事。選手村的興建,就選定在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和仁愛路的國宅用地上,包含林口運動公園和棒球場在內。為了爭取留下自然生態和公園綠地,當地居民發動連署行動。

今年4月,世大運選手村的初步規劃出爐,考慮到林口居民的需求,林口運動公園將維持不變,棒球場則是搬到林口國中後面,超過10公頃的自然森林,將會被35棟15到20層樓高的大樓所取代。

為了與民眾溝通,官方舉辦多場說明會,樹木和水土保持,一直是被討論的焦點。然而,就在民眾對開發還有疑慮時,今年九月初,有民眾發現怪手進駐,原本平坦的坡地,被挖出大坑洞。針對政府中央預算還沒下來,就開始動工,護樹團體召開記者會,譴責台北市政府違法動工,要求作環境影響評估。營建署國宅組回應,此案在民國74年就已經完成都市計畫的市地重劃,依法不需環評。

這個的開發案,是新北市最大規模的一次移樹,總計1124棵樹要被移植,其中210棵原基地內移植,其餘的914棵,則將移到學校預定地和作為行道樹的補植。讓護樹團體無法理解的是,既然已經是自然的次生林,為什麼不能隨著現況去做規劃,非得移植樹木。移植如果沒有成功存活,樹木的離開就變成是白白送死。林口居民為了留下這片樹林,持續奮鬥,他們並不孤單,在大台北同樣面臨開發威脅的,還有台北市的華光社區。

華光社區坐落在中正紀念堂的斜對角,占地大約五公頃,是日本時期的台北監獄,一直沿用到民國時期,後來成為許多城鄉新移民的落腳處,來台北打拼的勞動階層,在住家前種下樹、種下夢想。

走在華光社區的巷弄間,大大小小的樹木,錯落在社區各處,就像是小型的生態社區。2011年,政府計畫把華光社區打造成台北六本木,進駐購物中心、觀光旅館等商業觀光設施。為了讓華光社區的歷史建築和樹木都能保存下去,民間團體發動搶救行動。

現在,華光社區居民一一離開,樹木還在,社區卻是一片殘景。這些樹木該何去何從?哪些會被納入受保護的行列?依樹高、樹胸圍的量測方式,還是最常被認定的方式。

但其實在樹保法第二條第五款,只要是珍稀或具有生態、生物、地理及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的樹木,包括群體樹木、綠籬、藤蔓等,也能經由主管機關認定列管為受保護樹木。華光社區護樹志工隊,希望一百多棵樹木能全數留下,繼續述說台北的發展史,提出了群體樹木的申請。

今年9月4號,華光社區進行樹保審議前,護樹團體舉辦記者會,一一細數過去因為開發案而遷移的樹木數量,希望這次能創下先例。

最後華光樹保的審查結論,追加26棵樹木納入受保護資格,加上原本台北市政府在4月份認列的23棵,華光社區總共有49棵樹木,被列為受保護樹木,但還是從單棵樹木來作判斷。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樹群認定以原生成林現象為主,華光社區是住戶各自種植的,不符合樹群的定義。

從台北市華光社區到新北市的林口選手村,大家都想把樹林留下。想要在大台北地區擁有一片森林,真有那麼難?犧牲了原本就有的綠意,再去開闢公園或綠地,等待數十年,來營造新穎的綠意,還不如試著轉換思維,用樹群作為主體,去思考這塊地方該怎樣使用,否則當開發案再度來襲,想要保住一片林的搶救口號,還會再度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