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當城市沒有樹,還剩下什麼?

編按:天下評論刊登瞿欣怡的評論,她寫下她與樹的故事,也寫下對護樹運動人心中的吶喊,她寫著.....


『我們圍在老樹下,寫「我記得,有一棵樹…」。大家帶著微笑寫,最後卻都流淚了....
......
在台灣護樹,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落地生根」。台灣是座漂浮島嶼,除了原住民族之外,無論是唐山過台灣、日本殖民時期、1949大撤退,人們來這座島嶼,想的不是永恆,而是路過。人們踩在這片土地上,想的卻是遙遠的他方。

是時候落地生根了。我們的先輩是一顆種子,漂過大海來到這座島嶼,我們該讓樹根繼續往下竄,讓樹幹昂然挺立。不要再拆除老房舍,更不要再砍老樹,是時候創造台灣真實的記憶了。

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共同站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我們必須把這片土地當成最珍貴的、永恆的寶物,好好思索島嶼未來的樣貌....』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49/article/1392

瞿欣怡:當城市沒有樹,還剩下什麼?

關鍵字: 
四月二十三日深夜,當遠雄建設公司的怪手開向木棉,護樹人以肉身阻擋怪手,台灣的護樹運動走向另一個起點。這場發生在台北市中心的護樹運動,讓更多人開始思考:「我們渴望什麼樣的未來?」
很多人不理解松菸護樹志工團為什麼要「護樹」,甚至用數據挑戰他們:「只有超過五十歲的老樹才符合樹木保護法令,要移植的楓香、木棉,根本就不需要保護。」這個問題也曾經讓我遲疑,想了許久,我首先想起的,無關法令,而是童年的兩棵大樹。
● 砍掉的老樹,與消失的童年
我來自新竹眷村,村子在1949年後漸漸聚集,最早,我們家只是在公廁旁搭起的小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代傳一代地搭蓋,起初就用矮灌木當牆,隔出裡外。媽媽做生意忙,就把我放在嬰兒床推到圍籬邊,讓路人逗我笑陪我玩。後來我們有了矮牆、紅木門,木門爛了就換成紅色鐵門。
從我有記憶以來,家裡的院子就有一棵高大的尤佳利樹,每到春天,大樹會下小帽子雨,白色小細花擠滿在像小斗笠的種子裡,飄落一地。爸爸心情好的時候,會幫我們用童軍繩、木板子做一個秋千掛在樹下,我們急著炫耀,邀對面鄰居一起來盪秋千,三個小屁孩一起擠上去,就把秋千坐壞,挨了一頓罵。颱風天,我喜歡靠在紗門邊,看著強風吹得樹枝狂擺,看著看著,就睡攤在冰涼的地板上。
我們住在建台街,隔壁一條叫做建國街,那條街上有一棵鳳凰木,樹冠幾乎橫跨了整條街,樹下有好幾張老藤椅,每天下午小虎的爺爺跟其他爺爺奶奶們會坐著乘涼,我們被教導路過時一定要喊:「爺爺好,奶奶好!」老藤椅幾乎都凹陷了,擺個便宜椅墊繼續坐。每到夏天,鳳凰木開花,遠遠看像火燒一樣,爺爺奶奶們每日都在樹下,彷彿永恆。
沒想到樹死得比爺爺奶奶還快。家裡的尤佳利樹因為媽媽的家庭美髮增建,不得已砍掉了,我看著剛抹好,光亮整齊的水泥地,既期待又傷心。村子的鳳凰木也因為眷村改建,房子拆光了,樹砍光了。村子裡有很多珍貴的回憶,但每次我想寫村子的故事,就想起這兩棵樹。我的童年隨著被砍掉的兩棵樹,消失不見。
然而,消失的不只是我的童年,還有好多人的童年。帶寫作課時,我總是喜歡安排一個下午到戶外寫作,只要有一個片刻可以安靜坐在樹下聽風聲,感受風跟陽光在手臂上亂跑,都會讓人覺得活著真好。
我們圍在老樹下,寫「我記得,有一棵樹…」。大家帶著微笑寫,最後卻都流淚了。有人想起童年有棵蓮霧樹,結果時彷彿鈴鐺掛滿樹,早逝的爸爸會把三姊妹都抱到樹上;有人想起一棵不起眼的木瓜樹,結的果子特別甜,全家人歡樂吃果子,滋味真甜蜜。
有太多美好的記憶,都是在樹下。當中年的我們想要回溯時,卻發現那些樹,與樹下的人,全部都不見了。
● 禿鷹政府的無情掠奪
在大巨蛋的鐵圍籬上,孩子們畫了一棵棵大樹,歪歪斜斜寫著:「大樹很珍貴,我們要好好保護他。」孩子都懂的道理,很多大人卻不懂。
為了城市開發,台灣不停砍樹。眷村改建,鳳凰木不見了;為舉辦世大運,林口兩千棵樹不見;遠雄要開發大巨蛋,松菸八百棵樹不見。台中的開發更是失控,十年來砍了將近五十萬棵樹,不只城市景觀改變,從來不淹水的台中市區只要一下大雨,惡水從四面八方湧入。
然而,護樹運動揭示的,不僅是樹木保護、水土保持而已。在護樹背後,還隱藏了更深刻的人生道理與歷史延續。我們必須開始思考:公共建設重要,還是自然生態重要?新的城市風貌重要,還是城市歷史重要?
後來我終於明白,在護樹運動中,最重要的不是「樹齡」,而是:我們究竟想要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市民有沒有權利參與公共規劃?在執政者要改變城市樣貌前,是尊重市民?還是一意孤行?是珍愛歷史與自然,還是眼中只有商業利益?
這幾年許多抗議衝突,不都來自相同的結構?無論哪一座城市,市民都看不到真實美好的願景,只看到心愛的老樹、老房不斷被拆除。當政府宣稱這是為了城市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市民們卻越來越窮,房價越來越高,財團越來越無法無天,政治人物越來越無用。縣市首長甚至總統,本來應該是站在人民身邊,創造人民渴望的生活,而今卻背棄人民,站在財團身邊。執政者如無情的禿鷹,兇狠掠奪了土地、房舍、老樹,以及未來。唯有執政者願意改變,抗爭才會停止。
● 該是落地生根的時候了
在台灣護樹,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落地生根」。台灣是座漂浮島嶼,除了原住民族之外,無論是唐山過台灣、日本殖民時期、1949大撤退,人們來這座島嶼,想的不是永恆,而是路過。人們踩在這片土地上,想的卻是遙遠的他方。
是時候落地生根了。我們的先輩是一顆種子,漂過大海來到這座島嶼,我們該讓樹根繼續往下竄,讓樹幹昂然挺立。不要再拆除老房舍,更不要再砍老樹,是時候創造台灣真實的記憶了。
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共同站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我們必須把這片土地當成最珍貴的、永恆的寶物,好好思索島嶼未來的樣貌。
當新竹的老眷村拆掉後,我就像沒有根的人,到處漂浮。我多麼渴望盛夏午後,我可以帶著孩子們站在樹下,讓她們親眼看見火燒般的大樹。老樹的保存,不只關乎未來,更關乎過去,我們留下老樹,才能夠記得我們從哪裡來,才有家可以回。才能做一個有過去,有未來的人。
●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松菸護樹運動仍在持續,能不能保住最後的八十七棵樹,沒人敢保證。但是,無論樹在或者不在,都不能停止思辨與運動。
台灣死了那麼多樹,能不能喚醒更多人一同思考:「我們想要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我們渴望什麼樣的國家?」死了那麼多樹,能不能喚醒更多行動?如果我們在歐洲旅行時,被其傳統建築與人文精神感動,現在就是台灣的機會。
人活著究竟為什麼?難道只為了吃飽喝暖?樹下吹來的涼風,與那一抹微笑,才是支持我們度過困厄的力量啊。難道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摧毀人們的美好記憶,與城市的美好風景嗎?
當城市沒有樹,我們還剩下什麼?
【延伸閱讀】
photo credit: Ana_Cotta (CC BY 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