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台灣水庫瀕臨「腦死」 淤積30年清不完

台灣位處在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持續擠壓的邊緣上,地質原本就屬於較為脆弱的本質特性,在台灣的山區建造義大利式的大型水庫蓄水,是一開始就是無法掌握的不定時炸彈,至今全台灣多數的水庫早已淤積損失了1/3庫容,如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等。

一次的莫拉克水災,導致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更是艱難,光是一座曾文水庫就淤積了9000萬立方以上土砂,真的是30年也不可能清完的。
起因,在於政府錯誤政策鼓勵農業上山,甚至於大量的農場、牧場、遊樂區上山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如,較低海拔的900公尺以下的檳榔,中高海拔的高山茶園、果園、高麗菜等農業,造成各重要水庫集水區農墾嚴重,水土保持是整個崩解,更持續讓原本可以保護台灣水資源的山區崩解中,森林遭受到被破壞浩劫。
加上台灣山區中低海拔,數十年以來的化學肥料及農藥,早就導致嚴重影響到台灣重要的【水資源】崩解,各區域的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也逐漸崩解。如2014年11月底的選舉,在台南市竟然有國民黨候選人的競選主標語,就是以要解編台南市重要水資源的水質水量保護區口號,騙得大量選票後,現在卻面臨賄選的官司,各界也預測此位李姓候選人大概會被判有罪。

因此,台灣必須要重新檢討取水方式,過去到現在水利油的大型儲水概念,早就不適合台灣地質,水利署應該改變要以不同區域性的小型化取水模式來建構,一是較容易管理,也較分散危機。二是成本較低廉,中央及地方的預算編列較容易達到。三是單一水資源設施在故障出問題時,較不會有連鎖效應,導致全面性得停水出現無法預期的狀況,也可快速修復或被解決。

水利單位,應該放棄本位主義,結合原有水利會供水系統來商研出一套適合台灣水資源應用的新系統,不應該再建造單一個大型水庫來自我困擾,並應該將水資源釋放到更低位階的機構,甚至於不應該如能源~電力問題背後是掌握在少數人利益之上,水資源更應該以宏觀觀念從新打造台灣新的水資源概念,才是台灣未來的福氣。

台灣水庫瀕臨「腦死」 淤積30年清不完

曾文水庫乾涸見底。資料照片

字級:

 
 
台灣山高地狹,是個典型「留不住水」的地區,現在連負責儲存水資源的水庫都瀕臨「腦死」,淤積太多,30年也清不完。

今日出刊的《中國時報》報導,台灣水庫淤積超乎想像,自從莫拉克風災後,曾文水庫一口氣淤積19年份量,「碗公變淺碟」。石門水庫每年的淤積量更是清淤量的4.8倍,「越清越多」。

曾文水庫容量原本約7億噸,如今僅剩4.7億噸;南化水庫也從1.5億噸降到0.98億噸。已使用50年的石門水庫,有效容量由3.09億噸降到2.01億噸。

水利署指出,全台重要的民生水庫淤積率幾乎都在3成以上,嚴重的像霧社、白河甚至達到6成。為了清淤,過去5年已花了500多億。(王嘉慶/綜合報導)
<<即時新聞動起來>>

【動即時】:最鄉民的影音頻道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