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護樹第一招:從都市計畫開始】

【護樹第一招:從都市計畫開始】
離開台北,走路的人完全沒有人權可言。
走在馬路上面,不要說噪音和空氣污染,許多城市的行人都得要冒險走在車子快速來往的車道上,我們也非常習慣的看到車子就禮讓,去到日本和歐美國家看到車子禮讓我們反而不知所措的呆站著,然後加速腳步的離去。
台灣炎熱多雨的天氣,太陽晒起來實在是要命,穿上防曬傷防紫外線的衣服騎機車的數百萬機車族也沒有人權可言,政府指責這些躲樹蔭的太危險要警察開罰單,可是根本沒有想過這基本上在街道的設計上面就有錯。
不要說殘障人士,一般人也是沒有辦法順利的在人行道上行走,崎嶇難平且破碎的鋪面,這是基本的人權,也相信這是台灣都市計畫部門應該具備的基礎觀念,然而真的沒有看到為人著想的空間,甚至新的重劃區設計都沒有。
至於樹是最不受重視的,樹穴的設計最好的方式是連續綠帶,而不是把樹關在一個小格子,底下還有的是水溝或涵管,樹木根本沒有生長的空間,然後浮根再來處理,抱怨樹種不對不好。
台灣最理想的馬路是像台北市仁愛路和中山北路這樣的設計,可惜除了這兩條日本時期所蓋的馬路之外,其他的地方非常罕有這樣健康人性且非常基本思考的設計。
但是實務上面,我們的政府道路設計規範落後,根本沒有檢討改善與「務實」的與台灣的氣候和人民的需求相結合,這到底是誰的錯?
政府把馬路設計的權力發包給了工程顧問公司,這些工程顧問公司又喊冤說這是根據政府官員的要求,實際上這些工程顧問公司的專業與政府主管的官員專業非常不對等,每一條馬路甚至有民代關說的痕跡,在哪邊轉彎,在哪邊停止,寬度大小等等...這些民代的意見也很多,但是並沒有所謂的「專業考量」,許多主管的官員甚至不具備有這方面的專業,承辦公務員只求大家沒有意見就好,而善良的老百姓真的也從來不曾有過任何的意見。
這一點一滴制度上面的錯誤,就是形塑出台灣今天的模樣,台灣其實不能夠再有開發的空間,但是指望的是未來也許有機會可以慢慢一點一滴的改善,這真的不是很難。
我要參加護樹志工:
http://ppt.cc/oEBMl
捐款護樹守護台灣
http://ppt.cc/9dot2
捐電子發票護樹愛心碼:59424
~~~~~~~~~~~~~~
社團法人台灣護樹協會
國泰世華銀行五權分行(代碼013)
帳號:050-0350044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