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術界,環保團體與官方展開了一場大辯論,辯論不是不好的事情喔,因為"真理會越辯越明。
我們試著把這幾篇文章的連結貼上,有興趣參與一辯的朋友,相信可以幫助這個環境資源部與農業部組織改造工程議題"越辯越明",我們看看楊國禎教授,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與官方的林試所黃裕星之間怎麼辯了。
錯誤組改危害國土(楊國禎、李根政)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113/35575459/
我們試著把這幾篇文章的連結貼上,有興趣參與一辯的朋友,相信可以幫助這個環境資源部與農業部組織改造工程議題"越辯越明",我們看看楊國禎教授,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與官方的林試所黃裕星之間怎麼辯了。
錯誤組改危害國土(楊國禎、李根政)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113/35575459/
錯誤組改危害國土(楊國禎、李根政)
最近,環境保育的課題因《看見台灣》而獲得很大的關注,而攸關環境保育最重要的環境資源部與農業部組織改造工程,正在立法院進行審議,卻鮮少獲得媒體及國人關注。
經營林業時空錯亂
原本因應台灣各種天災地變日益嚴重,歷來的組改都朝向「水、土、林」部門的整合,將原有在農委會的林務局、林試所,以及內政部的國家公園整併到環境資源部。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在部分林業官員的遊說之下,行政院已走回頭路,要在農業部設置「林業司」,林試所也打算續留農業部,目前正進入最後的朝野協商階段。
從日治至國府時代的伐木事業,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是造成今日土石橫流的根本原因,1996年賀伯颱風至今,林業單位推出的造林政策,結果竟演變為全島「砍大樹、種小樹」的可怕後果。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台灣「森林」,不論是國有、公有、私有林,都不應當成一種農作物來經營管理,而應在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前提下,進行經營管理。此時堅持在農業部搞經濟營林,實在是時空錯亂,因而,我們堅決反對林業司的設置。
再者,林試所續留農業部更是不合理。林試所目前轄有標本館與國家植物園、國家林木種源庫,其業務與環境資源、植物學、生態學研究教育關聯性高,與林產相關性不高。而既有6個分所、9000多公頃的試驗林中,福山植物園與福山分所已移撥入環資部,但同樣是做基礎生態學與動態研究的基地,如南投魚池鄉的蓮花池試驗林,其中25公頃森林動態樣區,是與美國史密斯桑尼亞熱帶中心簽約合作的研究場所,嘉義中埔的植物園、雲林四湖鄉的海岸防風林試驗研究基地、高雄六龜的試驗林、墾丁的熱帶植物園、恆春試驗林及太麻里的試驗林等,卻都留在農業部,完全不符合組改目的。同時,以恆春試驗林為例,將來會變成土地所屬歸農業部,管理機關為環資部的亂象。
1989年政府宣布禁伐檜木林,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台灣結束伐木事業已20多年。過去實驗林場以林產研究為主,已逐漸轉為森林生態研究為主,甚至轉型為環境教育場所,不應在此次組改走回頭路,回復成林產開發研究目的的單位。
從日治至國府時代的伐木事業,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是造成今日土石橫流的根本原因,1996年賀伯颱風至今,林業單位推出的造林政策,結果竟演變為全島「砍大樹、種小樹」的可怕後果。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台灣「森林」,不論是國有、公有、私有林,都不應當成一種農作物來經營管理,而應在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前提下,進行經營管理。此時堅持在農業部搞經濟營林,實在是時空錯亂,因而,我們堅決反對林業司的設置。
再者,林試所續留農業部更是不合理。林試所目前轄有標本館與國家植物園、國家林木種源庫,其業務與環境資源、植物學、生態學研究教育關聯性高,與林產相關性不高。而既有6個分所、9000多公頃的試驗林中,福山植物園與福山分所已移撥入環資部,但同樣是做基礎生態學與動態研究的基地,如南投魚池鄉的蓮花池試驗林,其中25公頃森林動態樣區,是與美國史密斯桑尼亞熱帶中心簽約合作的研究場所,嘉義中埔的植物園、雲林四湖鄉的海岸防風林試驗研究基地、高雄六龜的試驗林、墾丁的熱帶植物園、恆春試驗林及太麻里的試驗林等,卻都留在農業部,完全不符合組改目的。同時,以恆春試驗林為例,將來會變成土地所屬歸農業部,管理機關為環資部的亂象。
1989年政府宣布禁伐檜木林,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台灣結束伐木事業已20多年。過去實驗林場以林產研究為主,已逐漸轉為森林生態研究為主,甚至轉型為環境教育場所,不應在此次組改走回頭路,回復成林產開發研究目的的單位。
應要能「改變台灣」
水、土、林併入環資部,代表國家新世紀山林政策與價值,籲請執政黨及在野黨不要只有「看見台灣」,應要能「改變台灣」,不應再為了少數林業人員之私,而毀壞組改的理想。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來函:台灣林業的真相(黃裕星)
今年1月13日貴報論壇刊登楊國禎、李根政兩位先生投書「錯誤組改危害國土」一文,因為資訊多所謬誤,希望藉著同一平台詳予說明,避免誤導視聽。
崩塌7成在天然林
該文認為歷年來伐木摧毀台灣近8成的原始森林,造成今日土石橫流,事實不然。根據航空測量調查,台灣森林210公頃中,經過百年來伐木後重新造林者,約42萬公頃,佔全森林20%,另有7%之竹林;至於仍維持天然林之面積則為全森林的73%。另外,根據科學調查,台灣森林近年來崩塌狀況,7成以上發生在天然林。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八八水災,經林務局統計森林新增崩塌25,909公頃,其中71%發生在天然林,當年清理漂流木達140萬噸。如果崩塌地發生在高山農業地區,試問何來如此大量漂流木?因此在台灣,「封閉天然林就是確保森林健康」的迷思,應該及時省悟了。
在野黨一再引用部分環保團體說法,致使協商破局,但卻無視於科學證據顯示的森林劣化危機。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統獨特,無法以西方國家的經驗看待。頻仍的地震,造成淺根樹林脆弱化;陡峭的山地,承載力不能負荷過度繁茂且倒木橫陳的老熟林,遇豪雨即亦崩塌,這些都是必須正視且急需治理的潛在威脅。
當前環保人士訴求的環境生態保護,筆者極表贊同,但要提醒不要愛之適足以害之。為使農業部成立後仍能確保平地造林及淺山地區林業生產力,以提高林農之收入,照護弱勢山村居民生活,台灣仍須發展科學的林業經營。
在野黨一再引用部分環保團體說法,致使協商破局,但卻無視於科學證據顯示的森林劣化危機。台灣的森林生態系統獨特,無法以西方國家的經驗看待。頻仍的地震,造成淺根樹林脆弱化;陡峭的山地,承載力不能負荷過度繁茂且倒木橫陳的老熟林,遇豪雨即亦崩塌,這些都是必須正視且急需治理的潛在威脅。
當前環保人士訴求的環境生態保護,筆者極表贊同,但要提醒不要愛之適足以害之。為使農業部成立後仍能確保平地造林及淺山地區林業生產力,以提高林農之收入,照護弱勢山村居民生活,台灣仍須發展科學的林業經營。
林業試驗所所長、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回應黃裕星先生的"台灣林業的真相"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楊國禎/回應黃裕星先生的台灣林業的真相/643220199071880
— 和慈峰跟其他 2 個人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楊國禎/回應黃裕星先生的台灣林業的真相/643220199071880
回應黃裕星先生的"台灣林業的真相"
1.天然林與原始林,這有什麼不同?幹過林務局長,現在是林試所長,又是台大兼任教授,竟然就這樣把它混淆了,而且對我們的投書只提到這一點。原始林是沒有被(不管是人為或天然)破壞過的森林,是台灣森林中的菁華,可以砍的都被砍了,不能砍的還要被汙名化。
2. 文中指出伐木後重新造林者,約42萬公頃,佔全森林20%,另有7%之竹林,所以,天然林的面積則為全森林的73%。意思是說沒有變成人工林的都是天然 林。請林務局與林試所公布過去伐木面積,林相變更、林相改良與造林的總面積,核對合對。當年的省議員有一次質詢林務局長,種在太平洋的樹什麼時候可以砍? 高冷蔬果區的農地是怎麼來的,目前的情形如何?也應該交代清楚。黃所長是否說,這不是森林?
3.沒有人的地方就沒有災難的問題,所有災難都是人類進入天然災害區或是人類活動使區域變成災難區,但黃所長說這麼多的天然災害竟然是森林沒有被科學林業處理過形成的?所以,天然林被科學的林業處理過就不會是災難的源頭了?
4.人類活動或佔領的區域當然都是天然災害發生相對頻率比較低的區域,現在災難頻繁,應該檢討的是人類行為的危險程度。該反省的時候,黃所長卻告訴我們,進取是解決問題的根源,製造出來的災難,反正有國家社會與未來承擔。
5. 黃所長主張林試所、經濟林地與平地造林事業在組織改造中應該歸未來的農業部,所以寫這篇文章支持。但,冬季的現在,很多平地的農田都在休耕或種油菜花形成美麗的景觀,政府也在極力推廣平地造林,然而,53公里長力行產業道路(投89)的沿線中海拔山區,正滿山遍野全裸露的種植蔬菜。山區的濫墾、濫建更因" 看見台灣"這影片,正全力的合法化中。
6.過去以農林培養工商,現在與未來的災難中,請發揮務實的科學精神吧!
2. 文中指出伐木後重新造林者,約42萬公頃,佔全森林20%,另有7%之竹林,所以,天然林的面積則為全森林的73%。意思是說沒有變成人工林的都是天然 林。請林務局與林試所公布過去伐木面積,林相變更、林相改良與造林的總面積,核對合對。當年的省議員有一次質詢林務局長,種在太平洋的樹什麼時候可以砍? 高冷蔬果區的農地是怎麼來的,目前的情形如何?也應該交代清楚。黃所長是否說,這不是森林?
3.沒有人的地方就沒有災難的問題,所有災難都是人類進入天然災害區或是人類活動使區域變成災難區,但黃所長說這麼多的天然災害竟然是森林沒有被科學林業處理過形成的?所以,天然林被科學的林業處理過就不會是災難的源頭了?
4.人類活動或佔領的區域當然都是天然災害發生相對頻率比較低的區域,現在災難頻繁,應該檢討的是人類行為的危險程度。該反省的時候,黃所長卻告訴我們,進取是解決問題的根源,製造出來的災難,反正有國家社會與未來承擔。
5. 黃所長主張林試所、經濟林地與平地造林事業在組織改造中應該歸未來的農業部,所以寫這篇文章支持。但,冬季的現在,很多平地的農田都在休耕或種油菜花形成美麗的景觀,政府也在極力推廣平地造林,然而,53公里長力行產業道路(投89)的沿線中海拔山區,正滿山遍野全裸露的種植蔬菜。山區的濫墾、濫建更因" 看見台灣"這影片,正全力的合法化中。
6.過去以農林培養工商,現在與未來的災難中,請發揮務實的科學精神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