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用樹木的物理條件來訂定保護規範的容易犯的錯是「那49年又11個月的樹要不要保護?」

台灣的山巒最美麗的是翠綠一片,但是偶有繽紛的顏色也令人眼睛一亮,這雨中的山漆樹紅艷的宛如鮮血。
告別國民黨執政,有一件事情要替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邱文彥講句話,他至少是國民黨裡面極為少數的少數重視環境議題的人,這一屆立委已經結束會期,在他告別前花了很多時間修改森林法,特別把都市的樹木保護有了法源依據。
但是國民黨還是非常的討人厭,農委會發了一個新聞稿說「護樹有法 亂剪亂砍…最高罰60萬」,本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一看到公告「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草案」,看了就昏倒。
現行的各縣市樹保法不少縣市都是採用50年就是受保老樹的標準,現在農委會竟然要提高到100年,這種用樹木的物理條件來訂定保護規範的容易犯的錯是「那49年又11個月的樹要不要保護?」
邱文彥協助護樹人推動護樹法案,恐怕要死在以開發為導向的「農委會」的手裡,這是我們感到最憂心的地方。
我們護樹盟也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和關心這個問題,如果你對台灣的城市樹木管理也實在看不下去了,請您一起發聲,我們一起來研討和探討問題。

新聞

發布日期:【2016/1/11】

農委會預告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草案

森林法104年7月1日增訂有關森林之外樹木保護條文,地方主管機關應對轄區內樹木進行普查,經認定為受保護樹木,應予造冊並公告。並於同條第三項規定,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之認定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擬具「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草案,全文計11條,自105年1月11日起至1月27日止,辦理草案預告,並載於該會全球資訊網站(網址:http://www.coa.gov.tw)及林務局全球資訊網站(網址:http://www.forest.gov.tw),廣徵民眾意見。
本草案重點為訂定具生態、生物、地理、景觀、文化、歷史、教育、研究、社區意義受保護樹木之認定條件、標準及程序,以及規範樹木普查方法,包含執行單位、頻度、及應記錄事項。而民眾或機關團體亦可向鄉(鎮、市、區)公所提供具受保護樹木資格樹木資訊,以進行後續調查認定作業等之程序。林務局表示,草案訂定過程中已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機關多次意見交流及會議凝聚共識,並考量實際執行面及行政資源後研提草案,惟為使普查方法確實可行,仍希望各界再提供寶貴修正意見,達到保護我國的珍貴綠色資源,請於105年1月27日前將意見寄至林務局首長信箱:service@forest.gov.tw,提供該局參採。
2016.1.15~2016.1.18 護樹環境新聞整理:
公視新聞
環團調查全國農地汙染 彰化最嚴重
http://goo.gl/80KfwQ

環團調查全國農地汙染 彰化最嚴重

晚間新聞
2016-01-15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針對全國農地汙染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彰化縣汙染農地最多最大,另外環保團體也指出,灌溉系統造成汙染擴散,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

要汙染農地快,要整治卻很困難,環境資訊協會提出農地重金屬汙染的分析報告,發現全台有1113處農地重金屬超標,其中桃園市有478處、佔全國四成、居首位,而農地汙染列管案件最多與面積最大的縣市則是彰化縣,環保團體發現,儘管農地遭列管,但高達95%沒有整治進度。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處理的速度就是跟不上
新增汙染的問題
所以我們才說 管制預防很重要

環境資訊協會分析環保署與農試所資料,發現國內農地汙染整治改善的速度緩慢,進一步比對資料更發現,汙染透過灌溉系統擴散,估計可能有1.5萬公頃農地,達危害及汙染等級,高過環保署所列管的總面積932.7公頃、有15倍之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它循著灌溉溝渠的上跟下
都可以找到農地
也受到重金屬汙染
所以你只要沒有去處理好
就代表它順著這個所謂的
自然界的循環在擴散

不過環保署表示,如果從全國農地80萬公頃來計算,汙染農地的比例只有千分之四不算高,另外,因為汙染確定列管的農地,需要一定作業的時間,一般是二到三年可以完成整治,而目前即便有進行汙染整治的農地,一律在欄位標示「列管中」,並非沒有進度。

環資中心
民進黨獨大 蔡英文環境政策「實心」不足需監督!
http://e-info.org.tw/node/112813

民進黨獨大 蔡英文環境政策「實心」不足需監督!

文字大小
 5067  6 Share1 
 
 
作者:洪郁婷、鄒敏惠、詹嘉紋、彭瑞祥
2016年1月16日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結果,民進黨蔡英文、陳建仁高票當選。第9屆立委選舉也由民進黨取得多數,成為國會最大黨;但山林開發、海洋枯竭、空氣品質惡化、氣候變遷、食安問題、農地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依舊存在。
蔡陳團隊提出的環境政策,擘畫了許多美好願景,若馬英九選前拋出的「多數黨組閣」為真,那麼在5月20日總統正式就職前,身為多數黨領袖的蔡英文就有機會提早落實政策。不過,仔細檢視蔡陳政見,大多空有口號而缺乏實踐細節,要讓「空心」政策「實心化」,公民的監督守護不可或缺。
選舉激情過後,更重要的是落實政策。環境資訊中心重新盤點蔡英文環境政策,邀請讀者一起加入監督行列。
蔡英文出席2016民主進步黨總統副總統暨立委選舉國際記者會。圖片擷取自公共電視1月26日20點40分直播畫面。
國土政策  微乎其微
雖說上一屆立委通過《國土計畫法》,民進黨立委著力甚深,且民進黨在前一次阿扁執政時,也從提出《國土復育條例》、《國土復育策略方案》等努力;但這些前人努力的成績似乎尚未被蔡團隊所承接。
在他洋洋灑灑的政見列表中,國土議題和山林保育政策的比例可說是微乎其微,勉強可在「五大產業聚落計畫」中略見端倪:「短期,為了讓閒置的土地充分利用,應先全面清查科學園區用地;中期,中央會協助地方政府開發既有的都市計劃工業區,釋放更多土地;長期,我們會完成國土規劃。」又例如,在原住民議題中,他提及「劃設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維護環境生態平衡。 」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這顯示出蔡英文並不那麼重視國土議題;他認為現階段最應優先處理的是掌握土地利用現況,何況閒置比例最大的土地並非科技園區用地,而是都市計畫中的工業區。「科學園區內有租稅優惠,都給資金雄厚的財團瓜分,相對不利於中小企業發展。」
潘正正表示,即使是中期規劃提到的都市計畫工業區,也應先做好現況普查,不應如此草率的「釋出土地」給地方政府開發。她說,在缺乏調查的情況下,都市計畫工業區其實還有部分是農耕地,如此便應秉持農地農用的原則,不該把優質農地劃成工業用地。
另外,若蔡團隊未能在任內盡速擬定《國土計畫法》的落實機制,此法恐怕會步入《區域計畫法》,空有母法卻仍無能為不當國土利用把關的後塵。

海洋政策  缺宏觀視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月上旬曾評比三組候選人的海洋政策,民進黨政府曾提出資源調查、增設海岸保護區、充實相關法規、發展海洋觀光產業、讓漁民獲利,可惜仍然不脫空泛口號;整體而言,「缺乏宏觀的視野及永續發展」、「開發思維,沒有環境配套措施」。
例如其政策中提到整合性的海洋與海域管理,並強調為落實安全漁業,會注重水質監測與海洋污染防治等工作,但未提及如何實行;發展海洋觀光方面,偏向度假遊憩,賞鯨等生態旅遊選項似乎未被考量在內。
執法方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雖然曾被提及,但僅在南海主權上做討論,並未究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還有最近越來越浮現的遠洋漁業IUU問題(非法、未回報及不受規範,連歐盟都提出黃牌警告),以及海上走私和洗魚黑洞,也未有著墨,十分可惜。
劃設海洋保護區作為保護海洋的手段也是政見之一,在此提醒,莫延續過往保育與漁民生計對立的思維,應強化保育與永續利用相輔相成的新思維。

能源與氣候政策  需強化內部整合

長期關心能源議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曾在1月13日針對三組總統候選人意見做出評論。對於「核電除役」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態度是無條件廢核,支持停建核四,現有三座核電廠不延役,目標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但面對「核廢料處理」,只表示會儘速依照「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規定處理,綠盟認為,這樣的做法看不出民進黨處理核廢問題的誠意。
在「能源轉型」方面,民進黨提出了「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電計畫」、「發展再生能源」、「建立綠色稅制」等策略,綠盟表示這些策略看似完整但缺乏實行細節,而民進黨提出使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綠色稅制能語意模糊,需要再加以澄清解釋。
而為了發展再生能源與節能儲能科技,民進黨擬徵用台南沙崙1118公頃農地,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研發太陽能、地熱、風力發電等,將農地規劃成科學園區似乎與「農地農用」政策互相衝突,民進黨團內部整合尚待加強。
至於氣候政策方面,民進黨內部雖然有像田秋堇這樣的立委著力甚深,催生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然而誠如選前在一場巴黎氣候大會觀察座談上,與會專家所指出的,蔡團隊和朱玄配一樣,未能在政見中提出「氣候政治」的視野和格局。
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陳建仁當選。圖片來源:蔡英文官方粉絲頁
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陳建仁當選。圖片來源:蔡英文官方粉絲頁。

水文議題  亦應考量氣候變遷

蔡英文政見中提到「建立地下水戰備井網」、「工業區科學園區多元供水」、「自然水減漏水」,對此,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這些政策其實都是水利署的現行政策,也都是重要的施政目標;但尚未看到蔡英文考量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氣候變遷使氣候趨向極端,豪大雨頻繁,洪澇乾旱交替發生,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都市與沿海地帶。在人口密集、自然綠地溪少的都市,面對氣候衝擊時擔心的是大雨成災,汪中和表示藉由海綿城市規劃、透水道路與植樹,能減緩降雨強度,延緩逕流形成,減少淹水情況發生,以增強都市抗災韌性。
而沿海地帶所面對的威脅是海水位上升,過去20年來海水位上升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2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鹽化,進而影響當地用水。汪中和認為要降低沿海地帶受到的衝擊,必須從國土規畫著手,為即將到來的海岸變遷做準備。「沒有水,就沒有未來」,汪中和認為水資源政策是國家生存的基本,盼蔡英文上任後能確實落實政策。

農糧政策  望兼顧農企與小農

「農地農用」四個字多次出現在蔡英文的政見中,農地如何農用,除了加強土地使用管理之外,另一個重點在於農業發展,當農業經濟足以支持農人生活,農地自然能夠農用。
對於蔡英文提出的農業政見,諸如重視農業發展、支持小農實施友善環境農業、避免產量過剩、穩定市場價格、拓展外銷市場等等,台灣農村陣線副秘書長陳平軒表示,蔡英文提出的政策很好,但大多只是漂亮的標題,缺乏具體作法恐怕淪於口號治國。基於農業團體的立場,陳平軒非常擔憂未來四年蔡英文到底會把台灣帶往什麼方向呢?
相對於蔡英文提出的農業補償與農業保險,陳平軒則強調小農維護環境與社會安定的功能,若能以「環境補貼」合理回饋小農的貢獻,減少農民對市場的依賴,同時也能避免一窩蜂搶種造成產量過剩菜價崩盤的情況。
蔡英文的農業政策中特別提到要以高品質、高單價農產品拓展農業外銷,陳平軒認為這是以工商業的思維在考量農業發展,偏重高資本的農企業卻忽略小農安定社會的重要性,台灣農業應該採雙軌制,才能兼顧資本密集的農企業與中小型農業。

食安五環  「亂世重典」比例高

食安方面,蔡英文則特別提出較具整體性的「食安五環」政策因應:
第一環:設立統合性管理機構,進行食品源頭管理。
第二環: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及產地標示制度。
第三環:提高進口農產品查驗件數,由目前的平均1萬件至10萬件。
第四環:修改食安法,對惡意黑心廠商課以更重的法律及賠償責任。
第五環:提高消費者檢舉獎金和業者窩裡反獎金。
不難發現,五環中有三環都是從加重檢驗、處罰的方向下手,然而,「治亂世用重典」是否有用?以及這五環是否能環環相扣,達到解決食安問題的效果?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秘書周家慧認為,加重檢驗和處罰的確有一些幫助,但有鑑於目前的檢驗人力已經相當不足,在執行面還存在一些疑慮。新政府要如何處理上萬件的檢驗項目,民間團體也會持續關心與監督。
另一方面,從日本紅到台灣,近幾年受到各縣市重視的「食農教育」,卻在這五環中缺席。周家慧指出,食安問題不是只有廠商要負責任,身處供應鏈的兩端,消費者也須檢討、反思。「您知道餐桌上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嗎?」從2014年開始推動《食農教育基本法》立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認為,食安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連結、找回對環境生態的感情與倫理,才能全方位的打造完整健全的生活環境。

動物福利  流於口號

蔡英文曾說:「生命權、環境權是民進黨長期以來追求的價值」。然而檢視其動保政策,可發現內容頗為空泛,對於現有流浪貓狗的社會問題,不僅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對生命權的價值要如何落實,甚至是隻字未提。
「蔡英文的動保政策是所有候選人各面向提的較完整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說,「可惜太過簡略,只有一句口號。」
蔡英文曾以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提及,「要做到尊重生命、友善動物的目標,流浪動物人口管理、虐待動物的防治,都非常重要,無論是否為經濟性的動物,生命權都必須被尊重。」這段發言的高度值得肯定,但遲至今日卻未見足以落實的具體政策。不僅讓外界失望,也意味著去年因禽流感遭到草率活埋的數百萬家禽,仍無法在蔡英文以生命權為名的環境政策下獲得最基本的尊重,台灣經濟動物、流浪動物的悲歌顯然有四年要上演。
「有很多民間積極推動的面向,如動物保護警察、校犬計劃、寵物市場亂象管理等,沒有看到正面回應。」林憶珊直言,「蔡英文的一句『生命教育』沒頭沒尾。」從最近引起社會討論的台大學生虐貓案談起,觀察最高學府的應變進退,林憶珊感嘆,台灣的動物平權教育落後甚多,「動物保護納入中小學校的教學課網,刻不容緩!」

小結

綜上所述,「蔡總統」的環境政策中,雖有諸多項目符合民間長期推動的進步理念,但要擺脫反對者常揶揄的「空心」之名,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未來,民間團體仍須反對黨角色,實施監督新的執政團隊。

從22萬到38萬 環保政黨票持續成長 席次仍掛零
http://e-info.org.tw/node/112814

從22萬到38萬 環保政黨票持續成長 席次仍掛零

文字大小
 5873  1 Share1 
 
 
本報2016年1月17日台北訊,陳文姿、詹嘉紋、洪郁婷、彭瑞祥報導
2016年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16日計票結果出爐,以環境倡議為主的政黨,包括綠黨與社會民主黨結盟成立的「綠社盟」,獲得308,106票,得票率2.53%;而樹黨獲得77,174票,得票率0.63%;兩黨均無席次。
若兩者相加,共獲得385,250票,得票率3.16%。兩黨區域立委也全軍覆沒,最終,綠社盟與樹黨今年無法踏入國會殿堂。
綠黨召集人李根政發表選後感言。攝影:陳文姿
綠黨召集人李根政發表選後感言。攝影:陳文姿。
綠社盟16日晚間針對選舉結果召開記者會,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表示,「確實得票不如預期,我們奮戰過了,但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坦承接受這樣的結果……,但參政的道路我們不會停止。」
針對執政黨輪替,他表示,未來四年的台灣,不會因為新的總統,所有挑戰自動消失,「我們憂心的是,國會內需要強而有力的反對黨」、「綠社盟會強力監督新政府的施政,持續扮演監督國家發展的角色。」

環境優先政黨票  近三屆逐步提高

回顧2008第七屆與2012第八屆立委選情,台灣綠黨作為唯一主張環境優先的政黨,政黨票從0.6%的58,473票,成長到1.74%的229,566票。
到了2016年,時勢移轉,部分綠黨成員脫黨另組樹黨,綠黨則與社會民主黨結盟為「綠社盟」,兩者總票數共38萬。(註:將綠社盟、樹黨所得票數相加並與歷年比較,僅試圖更全面呈現環境政黨得票趨勢,以及認同環境優先的選民變化,並不代表兩者有合作或互動。)
單以綠社盟來看,其政黨票得票率已超過2%,雖然不高,但對綠社盟來說是重要的門檻,代表著綠社盟在往後的立委選舉,可直接提名不分區立委,不必先提名十名區域立委候選人,承擔200萬保證金付諸流水的風險。不過,前提是兩黨選後仍維持聯盟,在同個政黨名稱下繼續提名。
而綠社盟下一個要跨越的門檻是3.5%的政黨票支持率,一旦達成,代表可接受政府補貼競選費用,每年每票補貼50元。3.5%相當於42萬7千張選票,換算等於每年2,100萬補助,可領4年。對於小黨運作趨向成熟穩健,是相當重要的基礎。
2016大選環保倡議政黨歷年得票率。資料整理、製表:環境資訊中心
2016大選環保倡議政黨歷年得票率。資料整理、製表:環境資訊中心。詳細資料請見:https://goo.gl/AwQUM3
區域立委一席未上  但得票也有成長
政黨票方面,今年綠社盟獲得308,076票,比2012年多出近8萬票。觀察區域候選人選情,比2012年來說也成長不少──除了台北市第六選區的范雲,其他選區未獲得任何「禮讓」,卻能在大黨夾殺下衝出不少破萬票數。例如台北市第三選區的李晏榕取得23,706票,得票率12.34%;第八選區的苗博雅,在號稱「深藍票倉」的中正、文山區,取得21,084票,得票率12.48%;新北市第11選區的曾柏瑜,獲得22,487票,得票率12.21%。
這樣的結盟是否符合預期效益?對此,綠黨秘書長許博任表示,兩次選舉不太能直接比,因今年整體投票率為66.58%,比2012年低(74.72%);且今年小黨林立, 所以選擇合作還是對的。
第九屆綠社盟與第八屆綠黨區域立委得票率比較表。資料整理、製表:環境資訊中心
第九屆綠社盟與第八屆綠黨區域立委得票率比較表。資料整理、製表:環境資訊中心。詳細資料請見:https://goo.gl/ORMxCK

李根政:要走出不一樣的政治路線

雖本次選舉仍未取得任何席次,李根政期許:「作為一個沒有席次的反對黨,(我們)要樹立一個台灣所需要的政治路線,提出台灣需要的政策,去監督他們(民進黨),我們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針對民進黨完全執政,李根政強調,不會鬆懈監督力道,「就像2000~2008年,我們監督民進黨的力道也沒有鬆懈過……現在喊『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人,很多人沒經歷過民進黨執政期間,我們跟他們近身肉搏了八年,(瞭解)民進黨財團化的問題非常嚴重,不會樂觀地以為蔡英文執政就可解決問題。」
他指出:「台灣的困境現在正要開始,因為一個擁有絕大多數人民支持,且台灣人民不忍心罵的政權,才是最可怕的。」
社運人士變執政黨立委 將面對在野監督
民進黨在此次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幾位在地方深耕、關注環境的立委持續得到選民肯定,例如台北市第一選區的吳思瑤,推動停建北投纜車、保存綠地與文化資產,擊敗了資深國民黨立委丁守中;新北市第二選區的林淑芬,更是長期為環境與勞工弱勢發聲,過去曾大力催生《濕地法》、《國土計畫法》立法、《毒物管理法》修法;而雲林縣第二選區的劉建國,提出因應六輕毒害與空污的政策,在選前即受到地方環團推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政黨票共獲5,370,953票,得票率是44.06%,不分區立委共取得18席,將吳焜裕、陳曼麗、蔡培慧、余宛如這四位與民間團體有深厚淵源的代表送進國會。
吳焜裕曾任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長期關心食安與毒物管制;陳曼麗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長期耕耘環境和女性議題;蔡培慧曾任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大力為土地正義與農業政策發聲;余宛如創辦生態綠與公平貿易推廣協會,將公平貿易與社會企業引進台灣,落實在地實踐。未來,他們從民間轉變為執政黨立委,與在野力量的互動,值得觀察。
至於取得不分區立委11席的國民黨,以及三席的親民黨,名單中並沒有環境相關事蹟的委員。取得兩席不分區的時代力量,排名第一的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 Iyun Pacidal),則是記者出身從政,從捍衛族人權益的立場追求土地正義,阻擋財團開發傳統領域。
承諾反空污  40位候選人當選
空污危害國民健康,亟需政府拿出改善效率。選前由數個環團組成的台灣健康空氣聯盟,要求各政黨及區域候選人簽署承諾改善空污連署書。在不分區候選人部分,支持空污改革者共有4位獲得席次,分別是民進黨陳曼麗、鄭麗君,以及時代力量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 Iyun Pacidal)、徐永明。
區域候選人部分, 支持空污改革者共有36位當選,其中民進黨佔28位,國民黨5位,時代力量3位。
※詳細當選者名單請見:https://goo.gl/Hw3oCq

對抗氣候變遷 環境專家提「人工樹」新解
http://e-info.org.tw/node/112803

對抗氣候變遷 環境專家提「人工樹」新解

文字大小
 537  1 Share1 
 
 
本報2016年1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樹木是我們對抗氣候變遷的盟友,他們吸收二氧化碳,減少有害溫室氣體。但這樣的期望是否會讓樹木「過勞」?如果樹木,或是模仿樹木的機器,同樣具有吸收溫室氣體的神力呢?
Jirka Matousek(CC BY 2.0)
新加坡的超級樹。此圖僅供示意。圖片來源:Jirka Matousek(CC BY 2.0)

自主減碳無望? 科學家盼「人工樹」超強吸碳力

環境專家認為,期望人類大幅減少碳排放是不切實際的,有超強吸碳力的人工樹才是對抗氣候變遷的希望。比較有把握的應該是捕捉多餘的碳,儲存起來或是轉變成其他有用的物質,如燃料。
亞利桑納州負碳排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策略長Christophe Jospe說,樹木不足以吸收掉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除非把地球上每吋土地都變成茂密森林。
五年前,波士頓公司ShiftBoston僱用兩位設計師開發人工的城市樹木,欲設置在土壤太淺、無法種植真正的樹木的地方,提供綠蔭和吸收二氧化碳。ShiftBoston作出了不錯的樣品,但是目前因為資金短缺,仍然沒有顯著成果。
碳捕捉與碳儲存並非地方政府和組織負擔得起的。雖然這些技術的成本正在下降中,仍未到可以種出一片林的程度。ShiftBoston總監Kimberly Poliquin估計,一棵人工樹的前期成本高達35萬美元,不過將會明顯降低。Poliquin希望能在1、2年內開發出原型。
碳捕捉資金少 僅再生能源百分之一
如何移除大氣中的碳一直是熱門話題。一個方法是直接從電廠的煙囪捕捉。另一種,也就是ShiftBoston的做法,是從碳密度較低的開放空間吸收碳。負碳排研究中心指出,理論上,一平方公里的人工樹每年可以吸收400萬噸的碳。
2016至2017年,預計將有7個大規模電廠碳捕捉和儲存計畫誕生,大部分在美國和加拿大。但在碳捕捉與碳儲存技術真正幫上忙前,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全球碳捕捉與儲存研究所(Global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stitute)指出,全世界15座大型設備每年可以捕捉2800萬噸二氧化碳。欲控制氣候變遷,必須在2040年達到40億噸,2050年達到60億噸。
負碳排研究中心表示,人工樹每單位生物質量的效率是真正樹木的1000倍。技術成熟後,移除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約為100美元。
要讓人工樹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和普及,需要更多資金開發。全球碳捕捉與儲存研究所表示,2007年起,全球投資碳捕捉與碳儲存的資金不到200億,僅再生能源的百分之一。
「人工樹的初期開發需要彭博、比爾蓋茲、馬克祖克伯和湯姆史泰爾之類人物的挹注,才能把成本降低。」Jospe說,「給我1億美元,我就能做出非常具有企圖心的研究和開發時程,五年後就可以上市。」比爾蓋茲是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股東之一。這間公司開發工業等級的碳捕捉技術並製造燃料。這是個有潛力的技術,但還無法取代都會公園裡的一棵樹。

守住武界那條線
http://e-info.org.tw/node/112817

守住武界那條線

文字大小
 849  2 Share1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添寶
吉普車下去的這條路,地圖上找不到,網路上鼎鼎有名,被稱為五八公路。從南投仁愛鄉武界部落通往信義鄉巴庫拉斯,早在十幾年前,這段路就是吉普車隊追尋刺激的路線。然而車輪之下,無數的魚、蝦、蝌蚪,都成為輪下亡魂...
五八公路是車隊追尋刺激的路線。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親近溪流難道沒有別的方式,有人選擇放慢腳步、走進溪谷,減少對河流生態的衝擊,步行,才能看見更多沿途風景。
自然美景總是吸引不少城市子民前來尋幽覓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雲海,只要水氣夠,就能欣賞到雲海翻騰,武界部落又被稱為雲的故鄉。濁水溪和自然山林,是武界部落推動觀光的招牌,是來武界玩耍時,不可錯過的景點。
武界部落又被稱為雲的故鄉。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厭倦都市生活的沙鳳,回到家鄉跟著哥哥經營民宿,帶導覽時總不忘提醒遊客,要尊重自然,讓家鄉一直保有自然原始樣貌。然而沙鳳觀察到,這兩三年網路的散播,來訪遊客數量越來越多,旅遊品質下降,還帶來大量垃圾。
聲名遠播也引發另一個危機,這些色澤獨特的龍紋石,以往是遊客造訪濁水溪時,信手撿拾的紀念品和部落推展觀光的特色產品。不過過度撿拾及商業炒作下,現在要看到並不容易。原本無價的龍紋石,經過打磨拋光、貼上售價,再加上原住民幸運石傳說加持,迅速成為市場寵兒,賣到對岸,身價更是翻倍,無本生意會不會加速龍紋石的消失?
為了捍衛部落自然資源,部落展開行動,第一步得先防止改裝車輛非法開入濁水溪,武浪帶領志工團巡守河川,以往看動物腳印的布農獵人,現在看的是車子腳印。部落該走向什麼樣的未來,武界部落召開部落會議,邀請各界代表商討對策。
過去花蓮七星潭、壽豐,都曾發生遊客大量撿石的問題,觀光發展與保存自然環境之間的界線在哪裡?自然資源可以利用到什麼程度?失去的還會不會再回來?武界族人珍惜家鄉自然資源,對於絡繹不絕的遊客數量,希望推動總量管制。
來到田間,武浪正在整理菜園,他期盼未來部落觀光與友善農產能相互結合,形成彼此守護的產業鏈,部落發展得以永續。
自然原始的風貌是故鄉永遠的寶物。攝影:陳添寶。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在大山、大水下生活的武界族人,知道保有自然原始的風貌,才是故鄉永遠的寶物,武界部落該如何守住這條線,在著名的八部和音歌聲中,我們彷彿聽見布農族人與大自然的共鳴,那是彼此互許承諾的心聲。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守住武界那條線】
01/18(一) 22:00首播
01/23(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番新聞
雪霸武陵地區農地回收 生態復育已見成效
http://goo.gl/1ROcAG
  • 雪霸武陵地區農地回收 生態復育已見成效

  • 台灣好新聞-
記者黃玉鼎/和平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多項保育研究計畫,以科學基礎來探討園區內各項資源的狀況。一0四年的成果顯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武陵地區,農地回收後水質明顯改善;而位於觀霧地區同屬瀕危物種的觀霧山椒魚族群幾乎沒有變異性,對於氣候變遷逐漸暖化的環境可能面臨威脅。
雪霸處表示,武陵地區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自管理處成立以來積極改善其生存棲地,九十五年底完成七家灣溪畔收回農地後,即進行相關的生態復育及環境監測工作;因農地歷經多年的農肥料過度使用,導致苗木生長障礙或天然更新困難。經進行改善土壤酸鹼度、菌根菌接種試驗、各種原生植物發芽等多項試驗;目前已發現羅氏鹽膚木的苗木生長最佳,適於作為演替早期的樹種,利於營造後續森林生態復育的基礎。
圖說:武陵地區為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收回農地後七家灣溪的水質明顯改善。(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水質的監測上,以硝酸鹽氮為例,其主要的來源為含氮肥料的使用,經雨水逕流而流入河川,雪霸處近年監測七家灣溪下方固定測站之水質發現硝酸鹽氮濃度已從2.2mg/L縮小至0.1-0.5mg/L之間且呈逐漸穩定狀態,顯見在近年來農地回收後,生態復育上已見其成效。
另外,由於近年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許多物種生態棲位狹窄的特有種其生育棲地可能逐漸窄化,雪霸處在進行觀霧山椒魚溫度生理耐受性發現,顯示其棲地條件在觀霧地區有其不可取代性;野外的溫度資料顯示該區的微棲地環境的濕度、以及較能維持相對穩定的低溫,可能是吸引觀霧山椒魚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族群變異性測定發現觀霧地區的觀霧山椒魚族群變異性極低,未來面臨氣候暖化威脅維護山椒魚棲地更顯重要。民眾如欲瞭解雪霸處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可於雪霸官網自行下載pdf檔瀏覽。

聯合新聞網
護樹有法 亂剪亂砍…最高罰60萬
http://goo.gl/jPwnFM

護樹有法 亂剪亂砍…最高罰60萬

2016-01-18 03:59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苗栗公館土地公廟八百歲樟樹與五百歲茄苳被視為當地綠色古蹟,未來它們都受到專法保護。 圖/林務局提供

分享
農委會林務局日前預告「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未來森林外的重要樹木將受法源保護,不得隨意破壞、移植、砍伐,甚至連修剪路樹,可能也要由園藝技師等專業人員設計後才能進行,否則依森林法最高可處六十萬元罰緩,最快今年上半年實施。
去年高雄一棵兩百五十年的老榕樹疑因輕軌工程而被砍伐,原本枝葉繁茂的榕樹被支解得不成樹形;另台南玉井著名的「望明綠色隧道」,一整排的土芒果樹被市公所發包修剪,全被齊頭式「斷頭」,使得綠色隧道成了一排斷頭枯枝。
不僅如此,近日台東達仁鄉一棵被當地原民視為「VuVu」 (排灣族語:阿嬤)的百年「木棉樹」,被公所人員腰斬。都被外界認為處理態度蠻橫,引發民眾不滿。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這次是去年修正森林法後,首度由中央訂定全國統一標準,保護全國非森林外的都市、鄉村重要樹木,還納入美學、歷史、文化等價值,讓重要樹木認定更有彈性。
根據草案內容,地方主管機關要普查轄區內樹木,將具有生態、地理、景觀、歷史、教育等意義的樹木、行道樹造冊公告,若遇到道路開發要移植樹木、修剪樹木等,都須經樹木委員會審核通過;未來每五年再進行一次普查。若因公務人員疏忽,發生應認定卻未認定的保護樹木,可依照「公務人員懲戒法」追究相關責任。
根據林務局訂定標準,樹齡一百年以上、樹幹胸高直徑一點五公尺以上、正午樹蔭面積達四百平方公尺以上樹木,都要列入;具重大美學欣賞價值、與當地居民生活、祭祀或民俗信仰具有重大連結性與重大紀念價值、當地住民共同記憶的場域等,也要納入。
林務局說,過去護樹僅由各地訂定相關條例,有的甚至根本沒訂,目前全國共有十六個縣市有樹木保護相關條例,受保護的老樹共約有五千多棵,但各縣市樹木保護做法不一,如台北市有開放民眾認養行道樹、公園樹木等。

請支持小額募款保護環境:
http://ppt.cc/9dot2
捐電子發票護樹愛心碼:594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