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整個民族普遍糟糕的美感教育,呈現出來的就是砍樹、燒房子,或是在古蹟畫卡通人物

少數幾個人沒有美感很正常,但若是整個民族的美感教育普遍是糟糕的,呈現出來的就是砍樹、燒房子,或是在古蹟畫卡通人物。(內文)
真的,在台灣都市裡很難看到一棵沒被亂修剪的樹!幾乎都是經過數次強剪蹂躪啊!
連「落葉」&「鳥叫」都可以是砍樹的理由,看來台灣的美學教育真的真的要經過好幾個世代的培養,才能像日本或是歐洲一樣,有穩定的美感基礎。

延伸閱讀︰
△日本東京廢校 留下變藝術中心 反觀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munch999/posts/10153819343220619
柯市長看到的3331 art cyd
柯市長日本參訪行,多半被報導「失言」風波,卻忽略一些參訪地點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讓台灣借鏡。
其中前往東京千代田區的3331 art cyd(千代田 3331藝術中心 ),CYD是千代田的縮寫,3331則是來自日語祝福語中音節的意涵。
3331藝術中心,不是造價高昂的藝術中心,而是一所舊學校,甚至外貌設計很普通,經過不會多看一眼的舊學校。
學校原名練成中學校,2005年關閉,關閉的原因,就是沒學生!讓人想像不到,在東京市中心,竟然可以沒學生,讓學校關閉。實際就是因為千代田區位於東京中心,地價房價高昂,多為辦公大樓,日間上班人口80多萬人,晚間(住得起)居住人口僅4萬多人,加上少子化,學區合併,所以會發生都市內,也會學生少到學校關閉的情況,台北再都更下去,也快一樣。
學校關閉後,在這種寸土億金的黃金地,建物又無歷史價值,在台灣很可能就拆掉都更,或是直接變賣財團,但是日本政府留下它,經過評估,委由民間的神田地區協會來經營。
成立3331art cyd的目的,主要是在寸土億金的地區,青年藝術家要進駐不容易,有個適當的平台,可以讓藝術家在此展現,同時留下校園,居民有個綠地,也因藝術家的進駐,活落地區的振興。
於是,學校的操場變綠地,屋頂還有市民農園,一、二樓將教室規劃為咖啡吧、藝術展示間、居民會議室、圖書館,三樓是行政中心、進駐藝術家、員工的居住空間。
營運的方式,由政府提供場地,神田地區協會負責營運,民間不必支出大筆租金,但是營運必須依照契約,提供一個「平價」的藝術展出空間。所以在這基礎下,不過度商業,也不會剝削藝術家,經過評估挑選,漸漸吸引許多有創意的藝術家進駐、參展,打開3331的名氣。
2012年去參觀,最讓人感動是遇見一位盲人畫家,有個常設的展出空間,讓他的畫作呈現,成為彰顯3331,成就與祝福的成立目的。
這是柯市長參訪的3331 art cyd,別只看失言,設施很新,重點是利用市中心的公有地,來作為培育新秀、振興地區的動力,不是拿去都更蓋大樓。
在台灣,有太多地區廢校、也有太多如南港瓶蓋廠、嘉禾新村、飛雁新村等公有地上的舊建物,都具備3331的條件,問題是出去參訪看見人家留下來,為民所用,為何回來,很多還是要拆掉,都更給財團?
3331的故事,是不是給些啟發,在寸土億金的土地,別老是說日本愛都更,人家也是將公有土地,為民為地方,優先來使用。
圖一、外貌平淡的3331 art cyd。
圖二、教室改裝的展示間。
圖三、盲人藝術家的展示間與畫作。
圖四、空間利用是一步步改造,用不到就先保留,不要浪費錢。

整個民族普遍糟糕的美感教育,呈現出來的就是砍樹、燒房子,或是在古蹟畫卡通人物

 發表於 | 社會
Martin
目前的人生,由音樂,旅遊,攝影和寫作等四個元素所組成,並拿著樂器,一台相機與筆電繼續在台灣與歐洲探索未來。 生長於台灣,遊蕩於歐洲
看更多Martin的文章

尊重與保護古蹟就像是守護著家裡的傳統一樣,你不會為了放一面在IKEA新買的鏡子在牆上,而把曾祖父留下來的國畫給拿走後燒掉。一個民族之所以會偉大,之所以有獨特又吸引人的文化,是因為他們尊重並勇於保護自己走過來的歷史。
台灣人並不是不尊重歷史,除了台上某些腦袋只想著燒老房子撈錢的政客,大部分的人都很看重台灣的歷史與古蹟,否則古蹟的破壞或燒毀也不會在社群網路上造成迴響。
但即使如此,台灣最缺乏的依舊是「美學」,從生活到各種層面的「美感」。古蹟就算不被破壞,我們懂得如何保存古蹟嗎?我們懂得如何用最原始不添加人工香料的方式來呈現古蹟嗎?文創不是在老街或老房子牆上塗鴉卡通人物而已,我們是否可以用不做作的方式去欣賞老建築?
台灣早期的動盪年代美感教育不足,可能是因為大家都需要溫飽尋求穩定,蓋房子也只求方便能住,其餘的點綴都是多餘的。上一輩書讀得非常好乖寶寶,一路取得高學歷最後當上了官,結果就是現在的樣子:以「打造文化之都」為名,音樂會沒有在學校做扎實的美學教育,卻只會送票,寵壞了一些聽眾聽音樂會不願買票的習慣;在老街的牆上塗鴉「促進觀光」,老建築改建成貴得要死「文創大樓」。
你無法怪這些官員,因為他們也是這樣長大的,從小在學校,音樂課美術課不就是拿來補學科用的嗎?從小我們就被訓練藝術文化只不過是閒閒沒事時的消遣,其他學科永遠比這些「不務正業」的術科來的重要太多。
美學與美感的教育需要從小,甚至是經過好幾個世代的培養,才能像日本或是歐洲一樣,有穩定的美感基礎。台灣的年輕人比起許多國家,甚至是歐洲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求知慾和熱情,他們勇於追求海外的知識,對海外的不同文化、藝術感到強烈的好奇。但他們自由追求自己興趣的人生和獨立思考與選擇的能力,可能才從大學社團裡開始。
之前呢?音樂課美術課的意思就是學科補課與考試。為了升學,當個家人可以和鄰居炫耀一下的好學生和不跟「壞孩子」同班,犧牲這些與當下人生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術科,沒關係的。
Photo Credit: Martin
Photo Credit: Martin
的確,聽不懂音樂看不懂藝術,古蹟亂拆亂改,並不會影響人生的溫飽。但你會發現,參與任何藝文活動時,你是被帶風向的,媒體或廣告的風往哪裡吹你就往哪裡跑,某些糟糕的展覽靠個關係,在電視上狂打廣告,你也會到場參觀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某個「藝文界」的知名人物在電視前跟你說甚麼好、甚麼不好,或誰好、誰不好,你也會把他的話當成聖經。
因為你沒有判斷是非對錯或是品味的能力,只能跟隨著某些比較有名、因為各種原因被捧紅的人,用他們的觀念來判斷所有的美感。
少數幾個人沒有美感很正常,但若是整個民族的美感教育普遍是糟糕的,呈現出來的就是砍樹、燒房子,或是在古蹟畫卡通人物。
當你從101大樓上看著台北市,你會看到一種獨特的美,台灣特有的美感:媲美巴黎的藍紫色屋頂、佛羅倫斯的橘紅色屋瓦,我們台北則有繡綠色違建。
Photo Credit: Martin
Photo Credit: Martin
或是桃園,建商狂蓋豪宅的景象,一條街豎立著中東風格、歐式風格和日式風格的大樓,就是沒有台灣自己的風格,宛如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廠一般,嫌中國是山寨王國,其實我們也沒有多遠。
雖然這種破破的地下美感和混搭擁有很多我們童年的記憶,也是台灣的特有的風格,但這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尊重保存古蹟,看重文化,培養獨立的美感,不是只有像長輩說的「讓自己更有氣質」而已,而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最有自信的象徵。
Photo Credit: Martin
Photo Credit: Martin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